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世界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老年人口的比例增加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肺结核(tuberculosisoflung)是结核分枝杆菌入侵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引起发病的肺部慢性感染性疾病,排菌病人是社会主要传染源。自年RobertKoch发现结核杆菌之后,现代医学又发明了医用X光技术以及链霉素,异烟肼等抗结核化疗技术的发展,已形成了比较完整而成熟的防治技术措施,使结核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状况显著改观,20世纪50年代我国结核病疫情明显下降,但20世纪后10年,结核病发病率又有回升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老年肺结核则相对有上升趋势,由于老年人肺结核临床症状不典型,误诊率高,疗效又差,若治疗不得当,病情进展迅速,预后较差,老年人肺结核往往是家庭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因此,防治老年肺结核,不但为了老年人身体健康,而且还在于消灭或减少传染源,对结核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很多老年人都有这样的疑问,突然感觉有咳痰的症状,或者感觉鼻子咽喉很不舒服,那么这些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或许这是老年人肺结核病的先兆,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老年人肺结核病。
(一)发病原因
老年人感染率与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有关因素考虑:
1.内源性复燃老年人在青少年期感染了结核菌,由于当时机体抗病能力强,未引起发病,到老年期由于免疫力下降,使潜伏体力的结核菌繁殖生长而发病,多数由此发病。
2.病变迁延老年人青壮年时期患结核病未能治疗,病变迁延到老年期。
3.复发青壮年期患结核病,经治疗病变稳定,未被杀灭的结核菌处于暂时休眠状态,到老年期,由于随年龄增长,免疫功能降低,加之老年人常患有多种疾病或营养不良,机体免疫功能更趋降低,或有些老年人在治疗其他疾病的过程中应用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也使免疫功能降低,引起休眠状态下的结核菌重新繁殖生长,导致结核病的复发。
4.老年期抗病能力低下,反复多次结核菌侵入而发病。
(二)发病机制
1.免疫学及发病机制
(1)koch现象:用结核菌注入未受过感染的豚鼠,10~14天后出现注射局部肿结,并逐渐形成溃疡,肺门淋巴肿大,终因结核菌周身播散而死亡。但对3~6周受染、结素反应转阳的豚鼠,注射同等量结核菌,2~3天后局部呈现激烈反应,迅速形成浅表溃疡,以后较快趋于愈合,无淋巴结肿大和周身播散,动物亦无死亡。此即所谓koch现象。
再感染后剧烈的局部病灶反应,表示机体的变态反应性,而病灶趋于局限,不出现播散,当属获得免疫力的证据。这种初感染和再感染不同反应的所谓koch现象,一直被用来解释人的原发性结核和继发结核的不同机制。
(2)抗结核免疫力:要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巨噬细胞免疫反应,当含结核菌的微小飞沫核进入肺泡后,最初入侵的结核菌如在巨噬细胞内得以繁殖生长,其抗原经由溶酶的处理或因巨噬细胞死亡而释出,呈递给辅助性t淋巴细胞,使之致敏,并增殖形成单克隆细胞系。
当再次受抗原攻击时,淋巴细胞便产生多种淋巴因子,包括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趋化因子(cf)、巨噬细胞激活因子特别是干扰素-r(if-r)、白细胞介素-1(il-1,旧称淋巴细胞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β(tnf-α和tnf-β)以及过去所提及的移动抑制因子(mif)、有丝分裂因子(mf)、淋巴细胞转移因子(ltf)等,从而导致单核细胞趋化、留驻局部、激活、分裂繁殖以及未致敏淋巴细胞直接转化为致敏淋巴细胞。
被激活的巨噬细胞代谢增加,吞噬、消化、分泌和抗原处理力均明显增强,并产生大量反应性氧代谢产物、各种氧化和消化酶类以及其他杀菌素,赋予其有效杀灭结核杆菌的特殊免疫力,此种免疫力在淋巴细胞是特异性的,而对于作为效应细胞的巨噬细胞则是非特异性的,它一经激活,除结核菌外,对其他一些细胞内寄生物和某些肿瘤细胞亦具作用。获得的特异性抗结核免疫力使机体在感染结核菌后病变趋于局限。相反,倘若免疫力不足或入侵菌量大、毒力强,特别是伴随变态反应时,则导致临床发病和病变的扩散。
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和衰退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如结核菌素反应的阳性率60岁为80%,70岁为70%,80岁为50%,90岁为30%。免疫功能下降,使内源性复燃和外源性再染而发病增多,致使老年肺结核又呈逐渐增多的趋势。没有及时诊治的肺结核以及老年肺结核空洞及痰菌阳性率高,成为社会上重要的感染源。无论国外还是国内,老年结核病近年来均有增加趋势。由于临床表现和胸部X线改变往往不典型,故误诊率较高,抗结核治疗的效果也常不如年轻人满意。
老年结核的诊断常被延误,甚至在尸检时才发现。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报告~年的例结核,65岁以上老年患者中生前诊断的仅占26%,死后诊断的占60%。延误诊断的首要原因是医生对结核病缺乏了解和应有的警惕,没有考虑到此病的可能,因此也不作相应检查。此外,老年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也是导致误诊的重要原因。有文献报道:67.2%的老年肺结核发病隐匿,约1/4的老年肺结核无症状,容易漏诊,有症状者也不典型,对诊断无特异性。加上老年人的认知缺陷,忽略就医或不能准确提供有关病史。老年人常伴存慢性心肺疾病、恶性肿瘤或其他免疫抑制性疾病,从而掩盖结核的症状或将结核的症状归咎于这些疾病。例如,发热、体重减轻、慢性咳嗽这些结核的典型症状常被认为是慢性支气管炎和老年性改变。老年肺结核和青年肺结核的临床表现比较,发现老年以咳嗽、咳痰、气促、咯血、食欲不振较多,青年则以胸痛、血痰、发热、盗汗较多。例老年肺结核的研究报告,老年肺结核出现症状多少的顺序为:咳嗽67%,咯血33%,胸痛30%,气急27.7%,发热25.4%。说明老年肺结核出现最多和最早的症状是咳嗽,凡是老年人咳嗽持续2周以上者,应作胸部X线检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