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新冠病毒疫情爆发以来,对于这个新出现的传染病,之前我们并没有非常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医生们都是凭着既往的经验进行治疗,同时开展临床验证工作,以证实药物的有效性,其中又以克之芝(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瑞德西韦和羟氯喹这三个药为主要代表。不过最近的一些研究可谓喜忧参半,不过我们对于这些临床试验的结果,要学会用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
在探讨这三个药治疗疗效之前,我想和大家介绍一本书,书名就叫《治疗的真相》,可以说这是一本面向大众的通俗易懂而且有深度的书,它既介绍现代医学治疗方法的来龙去脉,又深入浅出的告诉你我们要如何面对临床上眼花缭乱的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不要说普通老百姓,即使是工作多年的临床医生,对于近20年来快速发展的医药行业,面对治疗同一疾病的多种药物,也是经常一头雾水,无从下手。比如说治疗肺癌的靶向药物和新兴的免疫治疗药物,种类繁多,很多药物适应证相近,效果相当,虽然有不同的研究从不同角度来论证自家产品优于他家产品,但是很多时候可能只是生存期微小的差别,虽然统计学能做出显著性意义。还有不少时候,药物临床验证过程中,可能因为临床验证的中研究对象有限(即使是3期临床研究,患者人数大约也就是一、两千),因此很多药物的不良事件是要在后来的上市之后才渐渐显露出来的。而由于有些公司有意或无意的隐瞒,导致这些不良事件,不仅可能导致患者的死亡或者致残,也给医生带来临床上行医的风险。
正如这次疫情期间,中央领导同志反复强调不能隐瞒疫情数据,在临床工作中,也需要强调对于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如实报告,否则我们可能会一再犯错而对患者造成伤害。书中写道:
“对于普通公众,其实和医生及研究人员一样,都肩负着同样的使命,因为我们不仅要接受治疗,还要掏腰包支付医务工作者的工资。如果我们只是医学被动的消费者,将永远无法提高医疗服务的标准;如果我们只喜欢简单化的方案,得到的将是伪科学;如果我们不促进对疗法的严格验证,无效有时甚至有害的治疗将与真正有效的治疗鱼目混珠。”
实事求是的说,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还有许多我们未知的东西或者不确定的东西,许多医疗决策仍是基于低质量的证据。依旧有太多的治疗方法其实是对患者有害,有一些疗效有限但未被证实有益,而有些值得推广的治疗却很少被使用。书中举了一些过去的教训,例如乳腺癌在一个世纪前广泛采取根治性手术方式,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论证发现不仅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总体生存期的帮助并不大。还有美国儿科专家斯波克医生在年出版的《婴儿和儿童保健》一书中提出要婴儿趴着睡,结果发现儿童猝死事件明显增多。此后很多医生和媒体又呼呈回归“躺着睡”,之后婴儿猝死事件数量才大幅度下降。但非常遗憾的是让婴儿趴着睡却被某些人在国内进行推广,已经造成多起婴儿死亡的事件。
还有我们在上学时候讲到心律失常时,有介绍很多种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但是经过多年的观察,却发现其中不少药物不仅没有降低病死率,有些还增加了病死率。结核性胸膜炎以往激素是常规用药,但是后来发现不仅对绝大多数患者没有疗效,反而导致胸膜病变的持续和病情的反复。还有我们对于自发性气胸的认识在今年也得到了颠覆性的认识,对于没有危及生命的自发性气胸,观察保守吸氧要比立即穿刺闭式引流不仅安全,而且副作用和复发少。
因此,我们要获得更好的诊断治疗,是需要不断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验证的,作为临床医生,我们不要迷信前人的一些认识和做法,而作为患者及患者家属也需要对医学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这本书不厚只有区区页,字数不过17万字,但是将现代医学治疗的精髓说得比较清楚了,希望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让你对现代医学有一些基本的认识,对临床验证有完全不同以往的了解,以及有条件的情况下如何配合医生完成临床验证。下面是本书的购买链接,欢迎大家买来读一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