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家住衢江区大洲镇的53岁张大叔,再一次被急救车医院感染科就诊。感染科主任彭春仙已经对张大叔很熟悉,因为这已经是他近年来第三次被送来就诊了。
彭春仙告诉记者,张大叔是结核病患者,但每一次都是被人发现倒在路边咳嗽咯血才被送来。他从未主动来看过病,每一次病情稳定出院后,就不再继续服药,因此这几年病情反复发作。
“结核病不同于其他疾病,患者就是传染源,如果长期不被治愈,他可能感染10至15人。而多次中断治疗的后果也十分严重,患者可能会发展为耐多药结核病。”彭春仙有着二十余年结核病工作经验,每每遇到张大叔这类不规范治疗的结核病患者,都感到十分焦急。
据了解,张大叔一直孤身一人,是低保户,和两个兄弟也早已断了联系。年8月第一次被诊断为结核病,从未规范治疗。上周,他再次入院,经检查他仍属于活动性肺结核,好在还没有发现耐药的现象。
彭春仙告知,贫困者、单身汉、老年人往往是忽视规范治疗的人群。出院后没了咳嗽症状就不再服药,导致病情反复的现象时有发生。“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但发病率却没有明显下降,我想这就是感染源控制的问题。”彭春仙呼吁,控制好结核病的感染源,需要社会各方的努力。
3月24日是第23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开展终结结核行动,共建共享健康中国”。据统计,年我市共报告肺结核余例,其中涂阳肺结核病人多例。彭春仙提醒,市民要有预防结核病的意识,做到早期发现。一旦发现就要规范治疗,保证疗程完成,万万不可中断治疗。
划重点:结核病防治小知识
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
(一)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很容易发生传播。
(二)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
(三)与肺结核病人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学习的人都是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有可能感染结核菌,医院去检查排除。
(四)艾滋病毒感染者、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病人、尘肺病人、老年人等都是容易发病的人群,应每年定期进行结核病检查。
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
(一)肺结核的常见症状是咳嗽、咳痰,如果这些症状持续2周以上,应高度怀疑得了肺结核,医院看病。
(二)肺结核还会伴有痰中带血、低烧、夜间出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
(三)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县(区、旗)、地市、省(区、市)等区域均设有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
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一)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应当避让他人、遮掩口鼻。
(二)肺结核病人不要随地吐痰,要将痰液吐在有消毒液的带盖痰盂里,不方便时可将痰吐在消毒湿纸巾或密封痰袋里。
(三)肺结核病人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去,应当佩戴口罩。
(四)居家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应当尽量与他人分室居住,保持居室通风,佩戴口罩,避免家人被感染。
(五)肺结核可防可治。加强营养,提高人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肺结核。
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还可避免传染他人
(一)肺结核治疗全程为6-8个月,耐药肺结核治疗全程为18-24个月。
(二)按医生要求规范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病人都可以治愈。自己恢复健康,同时保护家人。
(三)肺结核病人如果不规范治疗,容易产生耐药肺结核。病人一旦耐药,治愈率低,治疗费用高,社会危害大。
来源:掌上衢州
编辑:宣联处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