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常规病程1~天白细胞计数多属正常,第三病日后逐渐升高,可达(15~30)x10*9/L,少数重型患者可达(50~)x10*9/L,早期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有中毒颗粒.重症患者可见幼稚细胞呈类白血病反应。第4~5病日后,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较多的异型淋巴细胞。由于血浆外渗,血液浓缩,所以从发热后期开始至低血压休克期.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均升高,血小板从第病日起开始减少,并可见异型血小板。

.尿常规病程第天可出现尿蛋白,第4~6病日尿蛋白常达+++~++++,突然出现大量尿蛋白对诊断很有帮助。部分病例尿中出现膜状物,这是大量尿蛋白与红细胞和脱落上皮细胞相混合的凝聚物。镜检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此外尿沉渣中可发现巨大的融合细胞.这是汉坦病毒的包膜糖蛋白在酸性条件下引起泌尿系脱落细胞的融合,这些融合细胞中能检出汉坦病毒抗原。

3.血液生化检查BUN及肌酐在低血压休克期、少数患者在发热后期开始升高.移行期末达高峰,多尿后期开始下降。发热期血气分析以呼吸性碱中毒多见,休克期和少尿期以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血钠、氯、钙在本病各期中多数降低,而磷、镁等则增高。血钾在少尿期升高.但亦有少数患者少尿期仍出现低血钾。肝功能检查可见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

4.凝血功能检查发热期开始血小板减少,其黏附凝聚和释放功能降低.若出现DIC,血小板常减少至50x10*9/L以下,DIC的高凝期出现凝血时间缩短,消耗性低凝血期则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和凝血酶时间延长,进入纤溶亢进期则出现纤维蛋白降解物(FDP)升高。

5.免疫学检查

(1)特异性抗体检测:在第病日即能检出特异性IgM抗体,1:0为阳性。IgG抗体1:40为阳性,1周后滴度上升4倍或以上有诊断价值。

()特异性抗原检测:常用免疫荧光法或ELISA法,胶体金法则更为敏感。早期患者的血清及周围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尿沉渣细胞均可检出汉坦病毒抗原。

6.分子生物学方法应用巢式RT-PCR方法可以检出汉坦病毒的RNA.敏感性较高.具有诊断价值。

7.病毒分离将发热期患者的血清、血细胞和尿液等接种Vero-E6细胞或A细胞中可分离汉坦病毒。

8.其他检查心电图可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和心肌受损表现.此外高血钾时出现T波高尖,低血钾时出现U波等。部分患者眼压增高,若明显增高者常为重症。脑水肿患者可见视乳头水肿。胸部x线约30%患者有肺水肿表现,约0%患者出现胸腔积液和胸膜反应。

内科学症状体征儿科学实践技能外科学妇产科学急症处理诊断学老年护理实践指南养老护理员基础护理技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上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