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患者男16岁
10h前从4楼坠落,先落在树枝上再着地,当时神智清晰,无口耳鼻出血。医院行CT检查,提示纵隔少量积液,心包积液,腰椎骨折。10余h后转至我院急诊科。
患者入急诊室时烦躁不安,四肢抖动,意识模糊。
血压80/60mmHg(1mmHg=0.kPa),心率次/min。
急诊床边超声检查显示心脏大小形态正常,心功能测值减低,左室缩短分数19%,左室射血分数40%。彩色多普勒示二尖瓣口见少量反流血流信号,余瓣膜形态活动正常。心包腔可见少量无回声,心尖前方无回声区前后径0.4cm(图1)。左室心尖左前方见一5.8cm×5.2cm的团状回声,边界清楚,内部回声不均,该团块压迫左心室,(图2)。左侧胸腔可见前后径3.6cm游离液性无回声区(图3)。
腹部、盆腔未见无回声。
超声诊断提示:①前纵隔血肿;②左侧胸腔积液;③心包少量积液;④腹腔、盆腔未见积液。
胸外科立即手术并成功救治患者。手术结果:高处坠落伤,前纵隔血肿,左侧血胸,少量心包积液。
纵隔血肿致心包外心脏填塞临床少见且病程凶险,常见病因为胸部外伤,也可见于食管异物穿孔所致的局部血管损伤、主动脉瘤破裂、剧烈的心肺复苏术操作、腔静脉置管及介入治疗等医源损伤、纵隔肿瘤破裂出血、咽喉软组织出血波及纵隔等。胸外伤形成的纵隔血肿,出血量迅猛,易引起急性纵隔填塞或心包填塞,造成急性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心脏压塞包括心包内和心包外心脏填塞两种情况。
心包内心脏填塞往往是由胸部穿透伤刺破心脏或大血管或钝性胸外伤心脏房室破裂引起。心包外心脏填塞常由钝性胸外伤、手术等引起的纵隔血肿压迫所致:即纵隔血肿致心包外心包填塞。该类患者病情凶险,大多数患者由于未能及时诊断与治疗而死亡,及时正确的诊断与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十分重要,诊治过程须分秒必争。对于纵隔血肿患者,至今临床上仍以床旁胸部X线片为首选检查项目,但X线片对纵隔血肿诊断确诊率很低。
因为纵隔血肿只有在出血量较多的情况下才表现为纵隔影增宽,且仰卧位X线胸片的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均较高。Ayella等认为站立位胸片有助于诊断并且可以免去主动脉造影检查。然而,胸外伤纵隔血肿患者血流动力学大多不稳定,强行行站立位获取胸片势必加重患者症状,甚至死亡,且多数患者很难配合。
对于胸外伤患者,主动脉造影能够及时确诊大动脉是否受损及出血,但纵隔血肿患者大动脉损伤的发生率较低,而且大动脉造影不能显示心脏受压状况,由此大动脉造影不能诊断所有纵隔血肿心脏受压患者。所以主动脉造影检查未能诊断存在纵隔血肿和心脏受压而大动脉未出血的患者还需要进一步检查。
CT认为是诊断纵隔血肿是否存在的“金标准”,CT易诊断少量纵隔出血,尤其CT可以从不同平面进行诊断,使纵隔小的局限性血肿也能够得以明确显示。然而并非每个纵隔血肿患者均能进行CT检查,对于病情严重患者,转运做CT路途中很可能会加重病情,甚至威胁生命。而床边超声易于移动,没有创伤,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可在床边进行诊断,所以可以减少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病情加重的可能性。
与X线胸片相比,二维超声对纵隔肿块的诊断有同样的特异性,但敏感性更高,尤其存在胸腔积液和(或)心脏受压时。同时超声心动图能够检测心肌受损状况及心功能。本病例病情危急,不能随便转运,X线、CT等放射影像学检查不便进行,因此行床边超声检察,结果发现,超声图像能够鉴别出此患者纵隔血肿压迫左心室引起的心包外心脏填塞,而非心包腔大量积液引起的心包内心脏填塞,指导临床医生及时给患者行纵隔血肿切除术,挽救了患者生命。总之,超声心动图能准确显血肿位置、大小及心脏受压状况,可作为纵隔血肿致心包外心脏填塞检测的首选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