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查方法
一、幼儿园、小学及非寄宿制初中新生:询问肺结核密切接触史和肺结核可疑症状,对有肺结核密切接触史者开展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二、高中生和寄宿初中新生:进行肺结核可疑症状筛查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硬结平均直径≥15mm或局部出现双圈、水泡、坏死及淋巴管炎)者进行胸部X光片(或DR)检查。
三、大学入学新生:进行肺结核可疑症状筛查和胸部X光片(或DR)检查,重点地区和重点学校同时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四、上述筛查结医院接受进一步检查。
具体见以下流程图:
结果判定标准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注射后72h(48h~96h)检查反应,以皮肤硬结为准。
阴性(-):硬结平均直径<5mm或无反应者;
阳性反应(+):硬结平均直径≥5mm者;
一般阳性:硬结平均直径≥5mm,<10mm者;
中度阳性:硬结平均直径≥10mm,<15mm者;
强阳性:硬结平均直径≥15mm或局部出现双圈、水泡、坏死及淋巴管炎者。
结核病可疑症状
有咳嗽、咳痰、咯血、盗汗、明显疲乏、间断或持续午后低热、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症状者。
追踪管理
一、单纯PPD试验阳性者加强健康教育,鼓励学生在自愿、知情同意的原则下预防性服药治疗,未接受预防性服药者应在首次筛查后3月末、6月末、12医院进行一次胸部X线检查。
二、结核病可疑症状者及疑似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医院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将检查结果通知学校及家长,并按照规定登记报告、治疗和休复学管理。同时采样进行痰培养和抗结核药物敏感实验。
三、筛查单位将筛查结果汇总分析形成筛查报告,在筛查结果后一周内报县区级疾控机构和学校。学校将检查结果纳入学生健康档案,同时加强学生健康状况的观察。
易患结核病的儿童及青少年
●有家人患有活动性肺结核或肺结核的儿童及青少年。
●患有如HIV等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的儿童及青少年。
●没有得到足够的医疗护理,身体孱弱的儿童及青少年。
结核病该如何判断
结核病以肺部病灶为主,儿童及青少年结核病诊断困难,缺乏诊断的金标准。其症状大多不典型,但只要细心观察,也并非无规律可循。以下这些情况提示结核病。
1、出现咳嗽、气促、声音嘶哑等呼吸道症状。
2、发病初期高热(38℃以上),或不规则低热(37、5℃左右)。
3、出现消化不良、食欲减退。
4、儿童出现易哭闹、精神不振、睡眠不佳等症状。
5、睡着后大量出汗,尤其是午睡过后及夜晚。
6、大多伴有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部淋巴结肿大较多见,同时在颈部、颌下、腋窝等处摸到孤立的或患珠样肿大的淋巴结。
如果发现上述任一症状,且持续一周以上,都该考虑患上结核病的可能。
预防结核病
一、小儿接种BCG疫苗
小儿BCG接种到人体上会使人产生对结核病的免疫力。虽然不是完全没有患病的可能,但大大减少了发展成重症结核的机遇,保护儿童的身体健康。
二、小儿及青少年进行化学预防
这是指已经发现结核感染的儿童及青少年,可以通过连续半年或一年服用异烟肼的方法,使身体对结核菌免疫。异烟肼是治疗结核病的主要药物,它会将体内的结核菌局限于身体的一部分,阻止其扩散的同时还起到了免疫作用。
三、日常护理
注意孩子营养摄取和卫生习惯。
四、隔离病原
避免与结核病患者解除,家中有结核病人尽量隔离起来,必须接触的时候请清洗双手、戴上口罩,不要感染到结核菌。
五、定期体检
儿童及青少年应定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呈阳性者可以及早治疗,减少病痛对身体的伤害。患病几率高的儿童要尤其注意。
肺结核的化学治疗原则
一、早期。对肺结核进行早期的治疗是化学治疗的原则之一,因为肺结核在发病的早期,其患者体内的病灶血液供应还比较良好,因此对于药物的渗透和分布可以起到一些有利的影响。
二、规律。我们在对肺结核进行化学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规律投药,这样才能有效稳定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可以起到持续杀菌的作用,否则极有可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导致治疗起不到应有的疗效。
三、全程。肺结核患者在化学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全程用药,只有坚持用药才能杀死残留的细菌,从而可以有效减少肺结核的复发几率。
四、适量。主要就是指在应用药物的时候要注意适量使用,避免过量用药的发生,因为过量用药极容易引发一些不良的反应。
PPD皮试后注意事项
1、皮试后一天可能会有局部红肿现象。
2、第二天皮试部位如果恢复正常则表明为阴性。
3、如果皮试部位红肿没有消退,慢慢会形成硬结或水泡,在结果时会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测量。
4、皮试后不要碰触或抓挠皮试部位。
5、皮试后局部可以湿水,但不能使用碱性液体如沐浴露、皂液;期间忌酸辣油腻食物;如果出现局部红肿、瘙痒、水泡等不可抓挠及涂药处理,应前往医疗机构进一步评估。
6、看结果时需接受皮试人亲自来院查看。
.
微编/杨霜
医疗救助:-
预约专线:-
医院订阅号
医院服务号
景仰生命惠济百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