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介入治疗成功救治肺结核大咯血患者

近日,我院放射科运用介入微创技术成功完成一例大咯血患者急诊介入栓塞手术。术程顺利,术后效果明显。

患者,男性,58岁,平日体健,无明显诱因的于5月6日出现大咯血(2小时内出血量约—ml),收入我院呼吸内科,杨福荣主任、蔡亚军医师在对患者进行常规处置的同时立即嘱患者行DR、CT检查,急诊报告提示:多考虑为肺结核引起大咯血,随邀请放射科会诊,放射科唐小平主任对患者病情进行仔细评估后,决定立即行急诊介入手术治疗。

手术在放射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引导下进行,由放射科主任唐小平、杨九炜医师操作,杨小全、马玄二位医师分别外周巡回服务、操控DSA机器。手术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成功后,先行右侧支气管动脉造影,以防供血动脉共干,后行左侧支气管动脉造影,造影显示:左侧支气管动脉明显增粗、走形迂曲;远端可见局部造影剂外溢,血流速度较快,右侧支气管动脉未见明显异常。遂运用PVA颗粒(—um)一瓶与20ml碘佛醇混合液缓慢经导管注入行左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再次造影示:左侧支气管动脉远端闭塞、未见显影,术后经呼吸内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患者无明显不适、再无咯血,恢复良好。

此例手术的成功开展,为我院放射科在急诊介入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丰富了大咯血患者在临床治疗的手段。

图为右侧支气管动脉造影(正常血管走行)。

图为左侧支气管动脉造影:左侧支气管明显迂曲、增粗(红色箭头),远端见造影剂外溢征象(黄色箭头)。

箭头所指:造影剂外溢。

图为栓塞止血后造影:红色箭头所指为左侧支气管动脉血流中断,止血成功。

相关链接

临床表现:临床上根据咯血量的大小分为痰血、小量咯血、中等量咯血和大咯血,大咯血指每日出血量>ml,大咯血严重危及生命,死亡率可高达50%—%,死因主要是窒息,其次是休克。

常规治疗:咯血以往多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如静脉给予垂体后叶素等,内科治疗无效者可手术切除肺叶,但手术死亡率高,而且多数大咯血病人来不及手术或因不能耐受手术而死亡,目前支气管动脉栓塞已成为治疗支气管大咯血的首选有效方法。

介入治疗:

(一)适应症:

1、急性大咯血(ml/24小时以上),内科治疗无效;

2、反复咯血,不适宜手术或拒绝手术;

3、手术治疗后反复咯血;

4、不明原因咯血,在排除肺静脉性出血后,可行栓塞治疗。

(二)禁忌症:

1、出凝血机制严重障碍;

2、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3、导管不能牢固地插入支气管动脉内;

4、支气管动脉与脊髓动脉有交通,导管不能避开脊髓动脉。

常用栓塞剂有明胶海绵、弹簧圈、PVA颗粒及无水乙醇等。

疗效:90%病例可立刻控制出血,复发率约15%—20%,复发的原因有栓塞不全、栓塞后血管再通、病变进展以及非支气管动脉出血等(约15%—20%咯血的责任血管非支气管动脉,这些支气管动脉以外的咯血责任血管常常不直接起源于胸主动脉,例如可能起源于锁骨下动脉、甲状颈干等,若寻找不到咯血的责任血管,就会造成治疗的失败)。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怎么算
中科白癜风公认好口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