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结核转战肿瘤,再到重新审视结核,医院的胸外科团队肩上的担子从未放下过。能在两个领域都保持一流水平的才略,或许是当前胸外科应对胸部疾病的制胜关键。

来源:健康界作者:杨亚端

在苏珊·桑塔格(SusanSontag)的《疾病的隐喻》一书中,结核被视为“贫困、优雅的浪漫病”,肿瘤则是骇人、痛楚的象征。就当前的医疗现状,结核似乎不比肿瘤令人忧心,但从医学尤其外科视角来看,前者反而更难处理。

20世纪下半叶,大量抗结核药物的出现使得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需要外科干预的肺结核病人越来越少。与之相对应的是,肿瘤发病率却越来越高,患病人数越来越多,因此,胸部肿瘤尤其是肺癌渐渐成为胸外科大夫的工作重点。

然而,随着近些年耐多药结核病的出现,部分结核病重新成为“不治之症”。作为医院和研究所,医院的胸外科团队从结核转战肿瘤,再到重新审视结核,肩上的担子从未放下过。能在两个领域都保持一流水平的才略,是当前胸外科应对胸部疾病的制胜关键。

从结核到肿瘤62年转型路

年,医院(原名“中央结核病研究所、医院”)创建。“从建院开始,一直有全国各地结核病院的医生,医院的胸外科医生,来我们胸外科进修学习。20世纪70年代末,我们转向胸部肿瘤的外科治疗以后,医院培养大量胸外科人才。”提到医院从结核到肿瘤的转型,胸外二科主任刘志东认为,自家科室对全国结核及胸部肿瘤的外科治疗都有一定影响。

医院胸外二科主任刘志东

据刘志东介绍,近些年随着结核药物治疗的发展和发病率的下降,需要手术干预的患者越来越少(不足5%),而肿瘤尤其肺癌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医院外科的治疗对象以肺癌为主,另包括部分食管瘤、胸腺瘤等局部肿瘤。

对胸外科医生而言,因为结核的感染性易造成肺部黏连,所以针对结核的肺切除手术,难度与风险都极大,故而参与或主刀肺结核患者肺部手术的医生,其医技将会得到很好的锻炼,综合能力也将得到提高,转向肿瘤手术时就会驾轻就熟,医院胸外科医生无法比肩的。

刘志东也承认,某些胸部肿瘤手术也存在风险。例如,肺癌若生长在肺门部且发现较晚,对医院胸外科团队也会是一项挑战,往往需要2~3人的手术小组耗时约3个小时才能完成,幸好胸外科有一只团结、协作的队伍。

刘志东介绍,当前胸外二科团队有10位医生,79张病床,医生分为三个主诊组,每个主诊组各由一名主任医师带队,另外还设置了专攻乳腺外科的亚科室。胸外二科三个主诊组都以胸部肿瘤的手术治疗为主,并无详细的病种区分,每年约有例左右的手术;而乳腺外科则是刘志东“有意孵化”的一个亚科室,并且安排了科里的一位女医生来负责乳腺外科。

对于这样的设置,刘志东认为是临床需要,“现在胸外科的门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乳腺肿瘤患者,我们应该有所应对,恰好胸外科有具备手术技能的女性医生,在接触患者方面更有优势,并且在乳腺外科上可能更得心应手。”

与此同时,刘志东对该医生提出了希望,愿她能和乳腺外科一起成长,将乳医院一个独立的专业科室。

迎难而上不断挑战“救命手术”

肺结核患者的手术较难处理并非空谈,几年前刘志东为一位辽宁结核并发咯血患者打的那场“硬仗”至今还让他记忆犹新。

大咯血是肺结核病人的常见急症和重症并发症之一,急剧大量咯血可造成窒息、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等后果。这位从辽宁来的患者在当地经过三次手术后并发咳血却无法有效缓解,此时,刚从医院进修回辽宁的一位医生给了他希望:“到医院刘主任那看看,他如果没办法,就只能等着了。”

“患者9月30医院,手术就安排在当天上午,因为10月1日国庆节放假后,各部门都有人休息,人员不充足会更不安全。所幸手术比较成功,术后患者恢复也很快,8号一上班他就开开心心回辽宁了。”提到这位患者,刘志东满脸都是掩盖不住的真心替患者开心的笑容。

与此同时,这次手术背后的艰难,也令刘志东记忆深刻。患者前三次手术具体从哪里下刀、如何缝合、割除了哪些部位全部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盲目动刀将面对或有黏连的肺部,治疗别人束手无策的大咯血,无疑具有极大风险和难度。

对于患者来说,这种感觉犹如接到一张“死亡通牒”,却不知道死亡何时降临。因此,“出于医生职责,我接收了这名患者,安排了手术。据说这几年这位患者身体恢复得不错,心态也变得积极,这让我很有成就感。”刘志东脸上再次涌现出抑制不住的自豪感。

因此,自我价值的体现也是刘志东在外科技术上不断攀升的动力。在他眼中,手术分治病和救命两个层级,后者往往急、难、险,若不做手术,患者可能活不过一个月,三天甚至明天。“对于这样的患者,若无医生帮助,他的世界顷刻就会坍塌。”从医多年,刘志东喜欢换位思考。

基于患者,医院在跟患者家属充分交流并经周密的MDT评估后,接了很多类似的“凶险”病例,大多数都得到了有效的救治。“救命的手术更有价值”,刘志东在和患者有了一次次“过命交情”后,由衷地感叹。

除了在肺结核外科治疗领域领先,医院胸外科团队在胸部肿瘤治疗上也有周密的规划,医院的肿瘤多学科协作(MDT)中。

曾医院接受过胸外科手术的恶性胸腺瘤患者,来到医院求诊。考虑到患者经化疗并未缓解或消除病变,医院MDT仍建议胸外科出手,把残余病灶切除后,再为其提供更完善、更周密、更精准的辅助治疗方案。

因此,不仅是一般胸部肿瘤,遇有疑难、复杂病例时,胸外科往往也是MDT离不开的环节。而作为医院胸部肿瘤多学科协作中心的主要成员之一,刘志东向来支持肿瘤MDT。

“自给自足”让临床孕育科研

医术没有终点,手术台上每一道与死神角逐的力量都是经过无数次试验和钻研而来,要保持医院胸外科在结核和胸部肿瘤手术上的地位,精准的科研必不可少。

随着肿瘤患者越来越多,刘志东团队发现因肺癌转移或复发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这无形中增加了预警监测肺癌复发与转移的重要性。

年,刘志东将胸外二科研究方向转向于此,利用血液检测判断癌细胞是否有转移。虽然目前已有部分第三方公司推出检测癌细胞转移的试剂盒,但医院的研究以灵敏、准确、廉价赢得了同行认可。医院推出的肺癌循环肿瘤检测专利申请正在公示期,经大量病例检测后将进一步推广用于临床。

肿瘤的研究步步胜利,医院对专长的结核治疗也不会松懈。

年,为了最大限度保留肺结核患者的肺功能,胸外科团队率先尝试将微创技术引入,并通过胸腔镜完成了国内首例袖式支气管肺叶切除手术,即分叉处的病变部位被切除后,将非病变肺再接回。据刘志东介绍,微创和胸腔镜的引入虽然可以降低患者的手术创伤,加快术后恢复速度,但也会增加手术难度,对于胸外科团队而言,这又是一项技术的证明。

据了解,胸外科的科研大多由临床的实际问题而来,目前科室80%~90%的医生每人每年都有研究项目,也会有1篇以上的文章发表。另外,每个月或每两周胸外二科全体人员会汇集在一起讨论科研设计、研究进展、临床需求、申报课题等。

“我只是起到引导或客观性的督促和鞭策作用,关键还是要靠大家在临床中发现问题、产生兴趣,这样兼顾科研不仅能满足管理上的要求,还对临床工作这项‘主业’有所助益。”刘志东说。

打造品牌为科室传承铺路

除了名声在外的执刀技术、以临床为轴心的科研工作,打造科室团队品牌也是胸外二科非常







































北京那有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