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风林
医院心胸外科;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年10月~年10医院65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为治疗组;同时对比分析同期65例行传统多次胸腔穿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热、渗液、气促、胸水吸收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发热程度低、渗液少、气促明显改善、胸水吸收时间短、并发症少。治疗组65例中,显效59例(90.7%),有效4例(6.2%),无效2例(3.1%);对照组65例中,显效34例(52.3%),有效22例(33.9%),无效9例(1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胸腔积液操作简便、安全性高、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可有效减轻患者多次穿刺的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术传统多次胸腔穿刺胸腔积液疗效分析
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一O2
正常情况下,位于脏层和壁层胸膜之间的微量胸腔内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润滑作用,其形成与吸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任何原因使胸腔内液体形成过多或吸收过少时,均可导致其异常积聚,称为胸腔积液,简称胸水。许多肺、胸膜和肺外疾病均可引起胸腔积液[1]。根据一系列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医院65例确诊患者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医院年1O月~年10月确诊为胸腔积液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65例患者为治疗组。其中男34例,女31例,平均年龄(57.8±4.5)岁,平均病程(12.8±5.6)年。同时对比分析确诊为胸腔积液行传统多次胸腔穿刺术的65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38例,女27例,平均年龄(55.4±3.4)岁,平均病程(13.2±4.9)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临床表现
(1)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痛症状,多数发生在正常活动或安静休息时,偶在睡眠中发生;(2)患者有一定程度的呼吸困难,大量气胸时可迅速出现呼吸循环障碍,表现为烦躁不安、挣扎坐起、胸闷、发绀甚至出现休克和呼吸衰竭;(3)可有轻到中度刺激性咳嗽;(4)出现Hamman征[2];(5)可引起纵膈气肿、皮下气肿、血气胸和脓气胸等并发症。
适应证及禁忌证
适应证:(1)自发性气胸,肺压缩50%者;(2)外伤性血、气胸;(3)大量胸腔积液或持续胸腔积液,需彻底引流,便于诊断和治疗者;(4)脓胸早期彻底引流,有利于炎症消散和促进肺复张;(5)开胸术后引流。
禁忌证:结核性脓胸。
方法
65例治疗组患者取斜坡卧位。手术部位应依体征、x线胸片或超声检查确定,并在胸壁作标记,常规皮肤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治疗巾,注射0.25%盐酸利多卡因20mL进行局部麻醉[3]。
首先用注射器作胸膜腔穿刺,以确定最低引流位置;其次作皮肤切口,用直钳分开各肌层(必要时切开);最后分开肋间肌进入胸膜腔(壁层胸膜应注入足量局部麻醉剂),置人较大橡胶管。引流管伸人胸腔之长度一般不超过4~5cm,以缝线固定引流管于胸壁皮肤上,末端连接无菌水封瓶[4]。
对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反复胸腔穿刺引流胸腔积液。
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3~5d后,无渗液、气促明显改善、胸水完全吸收、无纵隔气肿、皮下气肿等并发症为显效;有少量渗液、气促有效改善、胸水部分吸收、少量纵隔气肿、皮下气肿等并发症为有效;渗液较多、气促无改善、大量胸水、有纵隔气肿、皮下气肿等并发症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x%。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均录入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发热程度低、渗液少、气促明显改善、胸水吸收时间短、并发症少。见表1。
3讨论
胸腔积液是胸部或全身疾病的一部分,病因治疗尤为重要。因胸腔积液可引起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咳痰、发热等一系列症状,原则上应尽快抽尽胸腔内积液,但反复胸腔穿刺抽液可使蛋白丢失太多,胸腔压力骤降,发生复张性肺水肿或循环衰竭,效果不理想[5]。
胸腔闭式引流术把胸腔内的气体液体利用负压吸引原理吸出体外而减轻胸腔压力,减轻液体和气体对心肺组织的压迫而康复。它主要是利用半卧位达到顺位引流,当肺组织本身扩张及患者有效咳嗽时,利用呼吸时的压力差,将胸膜腔内的气体或液体引流到体外,从而达到治疗的作用。其主要目的是将胸膜腔的气体或液体排出,重建胸膜腔内负压,促使肺复张;平衡胸腔两侧的压力,预防纵隔移位及肺萎陷;实施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这对疾病的预后有重要的提示作用[6-7]。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反复胸腔穿刺法,可操作性强,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徐乐天.协和胸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孙秀凤,王刚,胡圣林,等.微创胸腔闭式中国实用医刊,,12(38):20—22.积液[J].
[3]丁玉荣,金婿,孙林花.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9(20):.
[4]庞先琼,张佑君.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术的临床应用[J]_中外健康文摘,,8(28):68.
[5]陈孝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6]刘世维.胸腔闭式引流术在血气胸中的应用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9(11):12.
[7]刘文沛.恶性胸腔积液68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10(4):.
广州市凌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公司总机:-81899
公司传真:-
订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