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妈妈在晚上照看孩子时都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孩子入睡不久,头部、颈部、胸部、背部等会出很多汗,有时候把枕头和睡衣都弄湿了。但是妈妈都没感觉很热,那宝宝为什么会出汗呢?妈妈因此而忧心忡忡,担心孩子是不是病了。
今日就为您揭开孩子“盗汗之谜”。
一旦发现小儿盗汗,首先要及时查明原因,如果符合以下三点,则属于生理性盗汗,对于生理性盗汗一般不主张药物治疗,而是调整生活规律,消除生活中的致热诱因。
1.小儿时期,皮肤十分幼嫩,所含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若小儿在入睡前活动过多,机体内的各脏器功能代谢活跃,可使机体产热增加,在睡眠时,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多,大汗淋漓,以利于散热。
2.其次,睡前进食可使胃肠蠕动增强,胃液分泌增多,汗腺的分泌也随之增加,这可造成小儿入睡后出汗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小时之内。
3.此外,若室内温度过高,或被子盖的过厚,均可引起睡眠时出大汗。
病理性盗汗出现在整个睡眠过程中,且汗量很多。其中又以患佝偻病和小儿结核病最易出现小儿盗汗。
1.佝偻病盗汗:患佝偻病的孩子在入睡后就开始多汗,尤其是头部,能湿透枕席或枕巾,并伴惊哭。这是由于血钙偏低引起的,应适当补充钙、维生素D等。
2.结核病盗汗:结核病患儿的盗汗以整夜出汗为特点,无论是否活动或无论昼夜均会出汗,
患儿同时还有低热消瘦、体重不增或下降、食欲不振、情绪发生改变等症状。这种情况应引起妈妈们的警惕,并带孩子及时就医。
1.泥鳅汤
材料:克。
功效:民间常用治疗小儿盗汗,功效显著。
做法:用泥鳅克,热水洗去粘液,剖腹去除肠脏,用油煎至金黄色,加水2碗煮至半碗,放入精盐少许调味,饮汤吃肉,每天1次,小儿则分次饮汤,不吃鱼。连服3-5天。
2.红枣乌梅汤
材料:红枣15枚、乌梅10枚。
功效:有止汗之效。
做法:取红枣15枚、乌梅10枚,水煎服,每天1次。连服10天,对盗汗有疗效。
3.糯米煲猪肚
材料:糯米克、猪肚1个。
功效:适用治疗盗汗、自汗。
做法:每次用糯米克、猪肚1个,把米放入猪肚内,用线结扎,加水适量,共煲1小时,调味后吃见风使舵喝汤,再将糯米晒干捣碎,分10次煮粥食用,每天1次。
孩子盗汗
问题可小可大
谨慎区分
方能完美应对
[文艺连萌成员]
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