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陈凌燕

通讯员张全录

脊椎是身体的顶梁柱,也是人的“骨气”所在,要是顶梁柱被细菌蛀了,该怎么修复,才能让患者重新挺起脊梁?传统方式是后背入刀,可直抵脊椎。但被蛀的若是脊椎前方,那么,从后背入刀就没那么顺手了。在中国医师节前夕,医院外科,借助胸腔镜技术,从前胸进入植骨,从后背进入固定,开创了一种创伤小、植入吻合度高的脊椎修复新路径。这一技术跨越了骨科和胸外科两大学科,全国领先。

该院外科主任戴希勇说:“能通过技术突破造福患者,这样过医师节特别有意义。”

48岁的刘师傅(化姓)和64岁的韩师傅(化姓),都因结核杆菌侵蚀到脊椎而不得不对这根“顶梁柱”进行修补、加固。

此前,对于这种疾病,传统的方法便是后背入刀,拆掉一根肋骨的底端,方能让手术刀触及脊椎前方,又或是通过大开胸手术,在肋部打开一个20多厘米长的切口,从而进入胸腔,清除病灶,植入新骨。这两种方法,要么损伤一根肋骨,要么切一个大创口,都会给患者带来较大创伤。

本月中旬,面对这两名患者,医院外科主任戴希勇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通过被誉为“胸部感染中部第一刀”的单孔胸腔镜技术,从前胸一个三四厘米的小创口进入,排除胸腔内器官的干扰,抵达脊柱前方,植入新骨。再通过后背进入,固定脊柱。

戴希勇的想法很快得到了科室其他医生的认可,并有了一个较长的名字:胸腔镜下前后联合入路胸椎结核病灶清除+胸椎植骨融合+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前胸进入,对脊柱前方被细菌啃噬的区域进行植骨修复,如此直截了当的办法,谁想不到呢?

事实上,想到容易,但国内却几乎没有人能做到。因为,前胸进入,必然要穿越胸腔,这就进入了胸外科领域,就要求操刀的骨科医生,对胸腔内部的结构,相关病灶粘连的处理等,必须有充足的知识和技术储备。同时,这一操作是在胸腔镜下进行的,操刀医生还必须同时能够娴熟地进行胸腔镜下“绣花功夫”式的操作。

在医院,单孔胸腔镜治疗结核性脓胸术已经成熟运用了3年,与此同时,这里的胸外科医生又同时兼具骨科医生的背景和素质。于是,这种尝试便有了充分的把握。

戴希勇主刀、徐风医生配合,手术刀在单孔胸腔镜的引导下进入胸腔。医生首先分离了大量胸腔内的粘连,之后排除肺的干扰,顺利抵达脊椎前方病灶部位。因为视野好,病灶因此被清除得又快又干净,且植入的新骨吻合度极高。

之后,戴希勇、徐风通过后背入刀,对脊柱相应区域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便宣告完成。

戴希勇说:这一手术,发挥了科室骨科、胸外科技术相融合的技术优势,避免了大开胸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巨大创伤,同时由于植骨吻合度高,患者痊愈速度、效果会更快,更理想。

目前,在省内,由一个团队独立完成这一手术尚属首次,在全国也处于领先水平。

8月18日,记者获悉,两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很快就能出院。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