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禽类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禽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禽类之外,还可以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等,还有H7N9流感病毒。
主要症状、体征和临床特点是什么?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全身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3~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常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出现胸腔积液等表现。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是什么?传染源是携带H7N9流感病毒的禽类,目前没有人际间传播的证据。具体途径可经呼吸道传播或密切接触感染禽类的分泌物或排泄物而获得感染;或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环境传播至人。
如何预防人感染H7N9流感?
冬春季是人感染H7N9流感高发时节,与活禽有近距离的人士要高度警惕,如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或加工者。老人、儿童及长期患病等抵抗力,一旦感染,容易出现严重的症状,也需多加小心。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提示在日常生活中预防流感和人感染H7N9流感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活禽类、鸟类或其粪便,尤其是病(死)禽;若曾接触,须尽快用肥皂及时洗手。
(二)不要购买活禽自行宰杀,不接触、不食用病(死)禽、畜肉,不购买无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畜禽及其产品。
(三)生禽、畜肉和鸡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食用。
(四)注意饮食卫生,在食品加工、食用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处理生禽、畜肉的案板、刀具、容器等不能用于熟食;在加工处理生禽畜肉和蛋类后要彻底洗手。
(五)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
(六)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带上口罩,尽快就诊,并切记要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禽类接触史。应在医生指导下正规治疗和用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