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月零时许,医院,发生一起劫持人质案件,医院不满,在砍伤两名医护人员后,持刀劫持值班护士,为了确保医护人员人身安全,经警告劝阻无效,鸡西市公安民警果断开枪,将劫持人质犯罪嫌疑人当场击毙。
原标题《还原
医院劫持护士男子被击毙两枪均命中头部!》
男子持刀劫持护士前其弟弟打伤一名护士
医院常务副院长、新闻发言人王玉民介绍,嫌疑人杨某某的母亲张某兰已经87岁,7月7日起在该院神经科住院治疗。张某兰入院后被诊断为脑梗,并发有肺炎胆囊炎胸腔积水等,自入院来高烧不退。
7月8日,医院向病患家属下发了他母亲的病危通知。张某兰的多名家属同意放弃治疗,唯独张某兰的儿子杨某某(后被击毙者)不同意,且情绪激动。
7月10日下午16时20分,神经科护士交接班。一位赫姓护士接班,负责护理张某兰。当天下午,张某兰的另一个儿子、杨某某的弟弟也在病房,他向护士反映张某兰的口咽通气道管露在了外面,要求护士整理。
赫姓护士向其解释说,这个管子在这种情况下是可以的,“可以从嘴边通气,不存在问题”。杨某某的弟弟坚持要求护士整理好,护士随即为其在整理,但其认为护士操作造成了他母亲的痛苦,于是便出手打了护士。造成护士头皮、左眼等处挫伤。
医院报警。鸡冠区公安分局立即出警赶到现场带走了打人者。
赫护士被打后不能继续值班,医院派出一位年龄稍大的姜姓护士接班护理张某兰。
当天晚上接近24时,张某兰的儿子杨某某带着两把刀来到了值班室。
杨某某当天下午目睹了自己弟弟打护士和警察带走其弟弟的整个过程。他回来后拿了两把刀劫持了后来换班的姜护士。
据在场人员描述:杨某某用一把带钩的长刀勾住了姜护士的脖子。医院的总值班。医院第二次报警,警察立即赶到。
杨某某对警察提出条件,要求把刚才被打的护士叫来,让她跪在杨某某母亲的病床前。
杨某某与警方从事发的7月10日夜一直僵持到7月11日凌晨,警方与其谈了一个多小时,劝说他放下刀,但杨某某始终不放且情绪失控,约凌晨2点20分警察开枪将杨某某击毙,护士毫发无伤的被救下。
据了解,开枪前,嫌疑人反应剧烈,将姜护士拉到值班室窗口,高喊“你知道跳楼啥滋味吗?”并砸碎其中一扇窗口的玻璃。
病历显示,87岁的张某兰,多脏器衰竭,医院多次向包括杨某某在内的家属发出了病危通知。其他儿子均表示同意放弃治疗。但这个儿子不同意。他在劫持女护士时称“我母亲死,我就死”。
病历记录显示,7月11日上午9时41分,病人家属签字,放弃治疗。张淑兰在儿子被击毙之后的12小时内病逝。
民警多次劝解无效射击前做好抢救准备
鸡西市鸡冠分局宋副局长介绍,他是当天值班的局领导,7月11日凌晨将近一点时接到指挥中心的报警通知称医院有人劫持人质,宋副局长带领备勤的一个刑警中队的干警赶赴现场。
宋副局长称,医院后与市刑警支队以及其他分局的领导一起组成指挥部,并对现场的情况作出了研判。
当时,犯罪嫌疑人杨某某脾气暴躁、态度恶略、情绪激动。手持一长一短两把尖刀劫持了女护士。
警方立即开展对犯罪嫌疑人杨某某进行谈判工作。一个警方的谈判专家也来到现场,医院的领导及杨某某家属分头去做杨某某的工作都没有奏效。
警方在现场与杨某某家属做了短暂的交流得知,杨某某脾气暴躁,并且有犯罪前科,有厌世倾向。
杨某某所处环境和所劫持着人质的位置比较复杂,谈判工作难有进展,嫌疑人也不允许任何人靠近。
杨某某提出诉求称,要求被其弟弟打伤的护士赫某到场给他的母亲赔礼道歉,同时下跪在其母的病床前。
为了解救被劫持的人质,指挥部给护士赫某做了大量工作,虽然赫某身上多处受伤,但为了解救她的同事,仍被轮椅推着来到事发现场。并答应“通过跪下的动作,来减缓事态的发展”。
但此时杨某某情绪更加激烈,任何人不能靠近。为避免伤亡和损失,警方也准备了一些常规的警械控制局面。但是由于杨某某情绪波动较大均没有奏效。
警方针对杨某某用双刀抵住受害人的颈部,随时可能造成颈部大动脉破裂的情况判断,任何的正面攻击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而对嫌疑人做思想工作和劝阻也都遭到了抵抗。因此,医院方随时做好抢救嫌疑人和人质的准备。
7月11日凌晨两点多,杨某某将劫持的护士带到窗前,并高喊“我妈死了你也别活”、“你知道跳楼啥滋味吗”,然后自己跨上窗台并强行拉被劫持的女护士上窗台。
此时,嫌疑人手中的双刀一把在护士胸前一把在护士颈部情况十分危险,于是警方做出了开枪射击的决定。
据了解,现场民警是用手枪射击嫌疑人,杨某某头部中弹,经现场初步查看,已无生命体征。
随后,警方已将该案移交给鸡西市鸡冠区人民检察院,由当地检察机关依法介入调查。
鉴于江湖最近不太平,医生挨刀频繁,网友总结出中国医生逃生指南实操版,为广大医生朋友提供一点实战经验,以备不时之需。医院太平!指导原则: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跑出去就有希望,活下去就是胜利!
高危人群:
1.精神病患者,不解释。
2.慢性疾病患者,尤其耳鼻喉等科室。
3.病重患者家属,通过殴打医生表现自己的孝顺。
4.对医生有不满情绪患者及家属。
5.醉汉,尤其善于打砸。
6.吸毒者,威胁医生索取杜冷丁。
7.地痞混混。
8.容易激动的儿科患者家属。
对话策略:
统一回复口径:情况复杂,不一定能保证治好,但是一定尽最大努力为您治疗。第一时间告知安保人员,诊疗时必须保证房间内有2名以上男性医护人员在场,以便控制局势。
武器装备:
1.辣椒喷雾剂: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该物品体积小,重量轻,方便随身携带遇有危险马上喷射,绝对不会伤及生命。很多医生都是一辈子没有打过架的人(尤其女生),一瓶辣椒喷雾剂直喷对方眼睛,足够为您赢得宝贵的逃跑时间。
2.橄榄球头盔:据不完全统计医闹的主要攻击目标在于头部,而唯有橄榄球头盔质地坚硬可以度全面无死角保护医生头部安全。
3.防刺背心:如果当年哈尔滨的王浩有一件防刺背心,或许可以幸免于难。
4.防刺手套:对于外科医生而言,一双灵巧的手就是饭碗,为防止在混乱打斗中导致手部伤害所以防刺手套必须人手一副。
5.轻便跑鞋:甭管有事没事,见状不妙马上撒腿就跑……万一真没事你就再回来,全当锻炼身体了。
6.确认自己的血型并写在卡片上随身携带,方便紧急抢救使用。
7.口袋中随身携带紧急报警装置,遇有医院人员前来支援,保卫人员也可以及时锁定目标并报警。(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