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有个数字很可怕,在我们中间,每四个人就会有一个身体有结核杆菌潜伏。好在绝大多数人会依仗身体的抵抗力,阻止结核发病,带菌者也只有不到10%的几率真正发病。
结核的易感人群包括:生活不规律的白领,群居生活又缺乏运动的学生,老年人及婴幼儿,营养不良者,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的人,HIV或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糖尿病者等。
结核病菌嫌富爱贫,感染结核杆菌者,身体虚弱、营养不良、居住环境不好、卫生条件差,贫困者容易发病并且不易治愈。
提到结核,我们脑子里首先想到的是肺结核,的确,结核杆菌是通过呼吸道传播,肺部也最为易感。对于女性来说,比较麻烦的是患了肺结核后,有可能继发盆腔结核。
在女性内生殖器中,最先受到感染的通常是输卵管,其次是子宫内膜和盆腔腹膜。病理改变可分为两型,其一以渗出为主,在腹膜上散布无数大小不等的灰黄色结节,渗出物为浆液性草黄色澄清的液体,积聚于盆腔,有时因粘连可形成多个包裹性囊肿。其二为干性腹膜炎,以粘连为主,又称粘连性腹膜炎,特点为腹膜增厚,与邻近脏器之间发生紧密粘连,粘连的块状物,常发生干酪样坏死,易形成瘘管。
可想而知,盆腔脏器被结核菌毁得一塌糊涂后,怀孕、生育便成为可望而不可求的事了。
子宫内膜受结核菌感染后,开始时由于子宫内膜发炎充血或溃疡,可有月经过多或淋漓出血症状。如未能及时诊断与治疗,病情可进一步发展,使大部分子宫内膜被破坏,于是月经就变得稀少、最后子宫内膜全部被破坏,被疤痕组织代替时,月经停止。
盆腔结核患者可有一般结核的全身症状,如低烧、盗汗、消瘦、无力等,亦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仅因患原发不孕症而就诊,经检查发现盆腔被结核菌毁坏。
盆腔结核与其他器官结核一样,是一慢性消耗性疾病,机体免疫功能的强弱对控制疾病的发展,促进病灶愈合,防止停药后的复发起很重要作用。因此,盆腔结核一经明确诊断,不论病情轻重,均应给予积极治疗,即便轻症病人,病菌可能会暂时静止或没有被完全消灭,日后病人一旦免疫功能下降,病情就有再发展的可能。
盆腔结核的治疗以抗结核药物为主,现在国家免费提供基础抗结核药物。为了达到理想疗效,必须贯彻合理化治疗的五项原则,即早期、联合、适量、足程和规则使用敏感药物。早期结核病变处于细菌繁殖阶段,病变愈早愈新鲜,血供愈佳,药物愈易渗入;治疗积极可防止延误而形成难治的慢性干酪化病灶。联合用药能杀死自然耐药菌或阻止繁殖、产生抗药性结核菌的机会大大下降,但由于药物治疗疗程长,病人往往不易坚持,出现过早停药或不规则服药等情况,导致治疗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