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经各地各单位推荐、资格审查、专家评审、领导审批等程序,谢增发等20名同志入选7月份“贵州好人”。
助人为乐谢增发:乌蒙山上的“草根公益家”
谢增发,男,74岁,威宁县地税局原干部(退休)。
年,谢增发退休后,从县城回到自己从小生活的山沟里生活。十几年来,他将每年几万元的退休工资的大部分用来从事周济村民、资助学生等公益活动,当地二田村、双河村条件困难的人家几乎都得到过他的资助;此外,他还义务种树20余亩,义务管护天然林多亩、天然草场亩,多次动员并组织村民修建进山道路。谢增发常常说自己“是在山沟里传递正能量”,他被群众称为乌蒙山上的“草根公益家”。
(威宁县推荐)
陈兰:大学生志愿者
用爱托起心灵重伤女娃明天的太阳
陈兰,女,22岁,安顺学院级学生。
陈兰是一位充满爱心的学子,课余时间,她在安顺市西秀区凤凰社区服务中心担任志愿者。年4月,她了解到社区的一位单亲女孩,因家庭不幸长期感到自卑和孤僻的情况。陈兰想,一定要用自己的关心和呵护让孩子觉得社会的温暖,弥补孩子内心缺失的爱,一年多以来,她以真诚的关爱和鼓励,渐渐温暖了孩子那颗冰冷和自卑的心,帮助她重新找回了自我。
(安顺市推荐)
见义勇为闫彪:老人落水
好医生挺身相救
闫彪,男,48岁,汉族,贵阳市医院中医科主任。
年9月16日清晨,闫彪正走在街上,突然,一个年轻人跑来问闫彪会不会游泳,说有个老人掉到河里去了。闫彪立即同年轻人来到河边。见老人正在河中挣扎,他把手机和钥匙扔到一边,来不及脱掉衣服,就跳入水中!当他游到老人身边时,老人几乎没有了意识,他用左手抓住老人的左肩让他浮出水面,然后拖住老人向岸边游去。由于岸边的堤坎较高,闫彪无法将老人托上岸。几经周折,在众人齐心协力下,这位落水的8旬老人终于被救上了岸。闫彪的英勇行为深深地感动了周边的群众。
(贵阳市推荐)
张素霞:不顾二次崩塌危险
奋不顾身刨开混凝土砂浆救人
张素霞,女,57岁,铜仁市沿河县淇滩镇淇滩村党支部书记。
年8月9日上午,张素霞在淇滩镇新集市施工现场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当她巡查到新集市2号路的上海市政集团公司施工路段时,该工地的挡墙混凝土突然发生大面积崩塌,场施工的3名施工人员被掩埋在混凝土里面。她不顾二次崩塌的危险,奋不顾身地用双手奋力刨开混凝土砂浆救人。在施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被埋在混凝土砂浆里的3名施工人员终于被救了出来。当她回到家清洗双手时,才发现十个手指头已经全部被水泥砂浆磨破出血,嗓子也已沙哑得几乎说不出话来了。
(铜仁市推荐)
敬业奉献刘树军、伊亚莉夫妻:80后硕士夫妇奉献
云贵高原作“羊倌”
刘树军,男,32岁,黔西南州晴隆县草地畜牧中心副主任;伊亚莉,女,32岁,黔西南州晴隆县草地畜牧中心畜牧师。
刘树军、伊亚莉这对80后硕士夫妻分别来自内蒙古和河北。年,两人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草业科学专业毕业后,为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一同来到了偏远的晴隆县草地畜牧中心工作。虽然生活艰苦,但是他们奋力攻坚,先后参与实施了“晴隆县纯种杜泊羊胚胎移植”、“晴隆现代肉羊新品种(系)培育”等多个科研项目,刘树军领衔主持全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杜泊绵羊与小尾寒羊杂交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为黔西南州畜牧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黔西南州推荐)
王志刚:意志坚强抗病魔
开拓进取建新功
王志刚,男,45岁,中建七冶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分公司经理。
自年参加工作以来,王志刚先后参加云南铝厂、贵州铝厂、四川阿坝铝厂、青海再生铝业、昆明铝厂、新疆众和铝厂等国家大中型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成绩显著。担任新疆分公司经理以来,先后承接了新疆嘉润、神火二期及天龙、庆华等工程项目,共带领完成产值2亿元。年初,王志刚同志被查出患上肺腺癌,但他仍然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拼搏的工作作风投入工作中。
(省国资委推荐)
高振东:凉都反贪战线上的
“新兵老手”
高振东,男,29岁,六盘水市水城县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干警。
年,高振东进入水城县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工作。3年来,他勤奋好学、忠于职守,在老同志的带领下,迅速成长为一名爱岗敬业的反贪尖兵。年,协助办理省检察院交办的一起重大受贿案件;年承办贪污贿赂大案8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余万元,此外,还协助其他同事办案26件。
(六盘水市推荐)
王明礼:退伍军人身残志坚,
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王明礼,男,51岁,伤残退伍军人,铜仁市思南县总工会职工。
年11月,17岁的王明礼应召入伍。年4月,王明礼在战斗中受重伤,失去了左腿。退伍回到地方后,年,他创办思南县晨曦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带领乡亲们拓展茶园,通过7年多的艰苦创业,使茶园年产值达多万元,让当年的荒山、岩岭已变成一幅美丽壮观的“茶海画卷”,为17名退伍军人和多村民解决了在家门口就业问题。他还带着战友吴家孝等人创办“东升农牧渔林养殖场”,解决当地20名退伍军人和15名残疾人就业。
(铜仁市推荐)
蔡光均:化解矛盾纠纷迎难而上
维护和谐稳定义不容辞
蔡光均,男,52岁,威宁县么站镇司法所所长。
么站镇是一个居住着近四万人口的大镇。仅年以来,蔡光均带领司法所工作人员调解了民间纠纷近起,调解率达到%,调解成功率达到98.4%,防止纠纷激化26起,防止民转刑案件18起,防止群体性事件7起;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11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17场次,受教育群众达12余人。蔡光均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司法所所长”、“贵州省优秀人民调解能手”、“威宁县五五普法先进个人”。
(威宁县推荐)
周维:22年从教师到典范校长
忠诚山区教育无怨无悔
周维,男,41岁,黔西南州兴仁县第三中学校长。
从教22年来,周维始终坚守对“教育事业挚爱”和对“学生关爱”的职业理念。当老师,他严谨治学,爱生如子,绩效彰显;当校长,他废寝忘食、以校为家,加强管理,奋力改变学校面貌。他任校长的兴仁县第三中学曾是我省唯一一所被国家教育部等部委评为“先进集体”的农村中学。
(黔西南州推荐)
陈德进:不当矿长当村官
甘做村民勤务员的“留守汉子”
陈德进,男,52岁,黔南州长顺县白云山镇凉水村村委会主任。
年,离家打工的陈德进由于工作表现突出,被聘为煤矿矿长,月薪几千元。在群众和镇党委的诚挚邀请和挽留下,他毅然回到凉水,担任党支部书记。虽然担任村支书每月0余元的工资难以维持生活,但是,他两次谢绝矿主邀请,在家当起了留守“汉子”,为群众服务,成为村民的“勤务员”。在他的带领下,全村22个组实现了水利沟渠全覆盖,21个通了水泥路;引进3家企业,总投资达0余万元,村级经济积累达每年10万余元。
(黔南州推荐)
张家嵩:轮椅教师情系乡村学童
身残志坚谱写教坛传奇
张家嵩,男,45岁,毕节市大方县兴隆乡菱角民族小学教师。
年的一天,张家嵩在一次家访过程中不慎摔伤,胸椎压缩性粉碎骨折,导致截瘫。但二十余年来,他坚守讲台。每天清晨,妻子把张家嵩抱上轮椅,推到教室,安顿在讲台边窗户下固定的座位。张家嵩打开头天晚上备好的课,把几张小纸条即他设计好的板书,交给他的学生“助教”抄上黑板。张家嵩就是用这样常人难以想象的方式扎根乡村,用轮椅和残疾的身体谱写教坛传奇。年12月,张家嵩获大方县“第二届道德模范”称号。
(毕节市推荐)
王大英:五十年扎根苗乡痴心执教的老教师
王大英,女,68岁,布依族,贵阳市开阳县高寨乡平寨小学教师。
年1月,王大英老师55岁、任教38年,按照规定光荣退休了。但是,她一手创办和教授的“春蕾女童班”离不开她。于是,她又主动找到学校领导,请求留下继续教“春蕾班”的孩子,并且承诺不另收取一分报酬……就这样,王老师退休不退岗,一干又是13年。现在,除了在平寨小学上课外,她还在“农民夜校”教授课程,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奉献给了大山里的教育事业。
(贵阳市推荐)
黄鑫:让青春在特警生活中闪闪发光
黄鑫,男,25岁,遵义市汇川公安分局特巡警六中队副中队长。
年,黄鑫成为一位光荣的公安干警。由于表现出色,年10月,他被任命为汇川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六中队副中队长。他身先士卒,每有案件,总要求第一个上,被队员们称为“最接地气的队长”;他公而忘私,参加工作至今,只在年春节时才回家与家人过一个团圆年,因为审案错过了见父亲最后一面;他勇往直前,连续两年获评何地或何部门十佳破案能手,年荣获遵义市汇川区“优秀政法干警”称号。
(遵义市推荐)
诚实守信吴永英:用制作布依族传统服饰
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吴永英,女,51岁,安顺市镇宁县大山镇大寨村村民。
从10多年前开办布依族传统服饰小作坊开始,到现在年收入达10多万元。吴永英坚持诚信经营,并没有因为赚的钱多了,就降低传统布依族服饰的制作质量,更没有搞“垄断”。从年开始,她不断说服有技术的布依族妇女放弃外出打工,留在家里同她一起制作布依族传统服饰,并承诺每人每月有0元以上的收入,让她们在家里也能赚上钱。在她的鼓励和支持下,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制作布依族传统服饰走上了致富道路。
(安顺市推荐)
吴水根:国家级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传承人三十年的坚持,只为乡亲们脱贫致富
吴水根,男,49岁,黔东南州台江县水根民族银饰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
吴水根从年开始从事银饰加工,多次参加国内国际的银饰加工比赛并获奖。他是黔东南州台江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30年来,他坚持以银饰、刺绣加工技术,在带领和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同时,为传承苗族银饰的锻造技艺作出了贡献。
(黔东南州推荐)
孝老爱亲王开菊:带着妈妈上大学的90后女孩
王开菊,女,22岁,布依族,黔南州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级学生。
王开菊出生在一个极度贫困的农村家庭:母亲是一位患先天性残疾病人,无劳动能力,父亲在她8岁时去世,母女二人靠国家救济粮和每个季度元的农村低保补助维持生活。年,王开菊考上黔南州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她放心不下在家的母亲,决心带着母亲上大学。为了维持生活和筹集母亲的治疗费,她勤工俭学,还经常兼顾两份工作;为照顾母亲起居,她总在教室、家中、工作地点中忙碌奔波。凭着爱的信念,她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被同学们称为“最有孝心的女孩”。
(黔南州推荐)
谢用超:患难与共真情在
久病床前有贤夫
谢用超,男,82岁,贵州省地矿局测绘院原职工(退休)。
谢用超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肺心病、左上肺陈旧性肺结核、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直肠癌等多种疾病。年,谢用超的妻子因脑溢血导致半身瘫痪,卧床不起,吃喝拉撒全靠他料理。谢用超10余年如一日,不离不弃,无微不至地照顾瘫痪的老伴,用自己的一片诚心彰显了人间的大爱!
(省直工委推荐)
刘坤芬:用亲情真爱营造幸福家庭
刘坤芬,女,51岁,遵义市余庆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
8年来,刘坤芬和爱人把双方年迈的父母接到身边,组成了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她经常起早摸黑,忙工作又忙家务。四位老人多次因病住院,她每次都精心照料,喂水喂饭喂药,曾多次累倒在病床边。虽然各人的年龄、辈分、性格、爱好等不同,但在她的细心照顾下,全家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生活美满,她的家庭年5月荣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称号。
(遵义市推荐)
吴展芝:耄耋老人十二载不弃不离
抚养孙子孙女的无悔亲情
吴展芝,女,81岁,黔东南州三穗县款场乡堡子村村民。
22年前,吴展芝的老伴因病去世。12年前,她的儿子因车祸离世。儿子离世后不到8个月,孙子出生,由于儿媳不能干重活,全家5口人的生活起居全凭老人一人张罗。3多年以前,儿媳妇离开家,三个孙辈的负担一下子压在了这个69岁老人的身上。她用瘦弱的身躯,担起了抚养一个孙子、两个孙女的家庭重担,成为侗家山乡成为乡亲们亲情传承的榜样。
(黔东南州推荐)
贵人善行、互助互爱,让我们一起为这20位好人喝彩!
本台记者:周丛娴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