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聚集性发病,一般来说是“学校高于社会”。究其原因在于,一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群居生活,二是学习负担重,学生过劳,三是不良生活习惯。
学校,往往是暴发流行病的“高风险地带”。一般来讲,校内常见暴发流行的传染病常见有: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及其他感染性腹泻。不过,还有一个需要提醒的校园“隐形健康杀手”——结核病。结核病为何会在学生中传染?如何预防结核病?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结核病专家。
结核病,是一种可以防治的慢性传染病。结核病是因机体免疫力下降,感染结核杆菌所致,全身各个器官均可受累,但以肺部最为常见。人群普遍易感结核病,15至54岁青壮年发病居多,占80%左右,全年均可发病。肺结核病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甚至痰中带血。卢水华建议,如果连续三周以上的咳嗽、咳痰,或痰中带有血丝,就有极大可能患上了肺结核病。其它常见症状还有低烧、夜间盗汗、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女性月经不调等。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结核病专家卢水华教授介绍,结核病病原体为结核分枝杆菌,在被感染结核菌后,约十分之一的人终身有可能发病。近年来,全球结核病疫情呈上升趋势。据我国统计资料表明,结核病是目前在校生影响学业、因病休学的重要疾病之一,是危害学生健康的常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