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生第一针”是“卡介苗”,用来预防儿童结核病。泰州0-4岁儿童感染肺结核的情况几乎已经绝迹。很多人也以为肺结核消亡了,而专家告诉我们,40%的人携带肺结核杆菌,一生中发病的可能是10%
“老慢支”咳嗽痰多+低烧咯血原来是得了肺结核
前两天,海陵区苏陈镇的刘大爷一医院结核病专科门诊复诊。
二月初的时候,刘大爷开始咳痰。因为有慢性支气管炎,他以为是老毛病犯了,没放在心上。咳嗽了近一个月,消炎药吃了若干也没有好转,而且和从前不同的是还发起了低烧,全身无力,时常盗汗,最后甚至出现了咯血。医院拍了胸片后,镇医院怀疑他得了肺结核,便转到了结核病定点诊疗机构——医院。
医院是市区唯一的结核病定点诊疗机构,有结核病专科门诊。
医院查痰后,刘大爷的病被确诊为肺结核。他的主治医师、市结核病专家缪昌东给他制定了详尽的诊疗方案。
经过半个多月的治疗,刘大爷不再咯血了,低烧也退了。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去年,我市一共确诊了近名肺结核患者,相对人口基数而言,这个数字不大,所以很多人以为肺结核已经消失了,其实这是不对的。”缪昌东告诉记者,40%的人体内都感染了结核杆菌,理论上,这些人都有发病的可能。但事实上,95%感染结核杆菌的人都不会发病。针对个体而言,如果感染结核杆菌,一生中发病的可能是10%。“所以大家还是要加强对肺结核的认识,不能掉以轻心。”
55岁以上人群相对最易得糖尿病患者更高危
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科主任赵小兰说:“根据我们去年的数据分析,55岁以上的人群从年龄段上来说是相对最易得肺结核的。”赵小兰说,目前,肺结核在我市呈现老龄化的趋势,“肺结核民间也叫‘痨病’,从前是年轻人容易得,因为那时候日子苦,年轻人劳动强度大,营养跟不上,休息又不够。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所以老年人患病比例要高于其他年龄段。”
此外,糖尿病患者感染肺结核的几率也大大高于其他人群。“糖尿病患者是肺结核高危人群,治疗起来的难度也更大——因为糖尿病属于‘富贵病’,要控制营养摄入,而结核病以前是属于‘穷病’,要补充营养,这两种病的治疗几乎是相对立的。”
赵小兰告诉我们,新生儿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都很差,如果婴儿感染了结核菌,就很容易发生粟粒性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这两种最严重的结核病死亡率也最高。卡介苗(BCG)是新生儿的“出生第一针”,可预防儿童的原发性肺结核,在防止这两种结核病方面具有特殊功效。在泰州,0-4岁儿童感染肺结核的情况几乎已经绝迹。
咳嗽超过半个月痰里有血丝是信号检查主要是痰液细菌学检查和拍X线胸片
现在肺结核的治愈率已经可以达到90%了;但说肺结核好治,却也没那么简单。
“好几年前我有一个病人是个20出头的年轻姑娘,用药一段时间后觉得自己病情好转了,而且担心抗结核的药对肝功能有损伤,就放弃了治疗,不肯再服药,结果后来变成了耐多药结核病,再进行多次复治,一直没彻底治好,因为这个原因成不了家,她本人也非常后悔。”缪昌东惋惜地说,“要不是她中途停止,这病本来是可以治好的。”缪昌东说,肺结核治疗要有四个关键词:
一是早期。肺结核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治疗效果越好,治愈率也越高。“如果咳嗽超过半个月不好,痰里有血丝,就要考虑肺结核的可能。”缪昌东说,检查主要是做痰液细菌学检查和拍X线胸片。
二是“规范”。结核杆菌是一种缓慢生长菌。治疗周期较长,初治周期正常在6-8个月,复治周期则在8个月以上。
三是“联用”。单一药物使用1-2个月后,病菌会产生抗药性,所以建议患者谨遵医嘱,配合3种以上药物的联用,一段时间治疗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减药。
四是“全程”。切忌半途而废,这样会产生抗药性甚至转变成耐多药的结核病,使病情加重,治疗难度增大。
警惕学校结核病小规模爆发
据了解,近两年,每年都有一两所学校出现小规模的结核病爆发:即一个学生确诊为肺结核后,通过筛查,班级里出现其他被感染者。
学生学习压力大,又处于发育阶段,个体免疫力较低,自我保护意识差,有的学生出症状后因为担心耽误学习,没有及时就医,再加上教室较为拥挤,空气流通不畅,可能成为结核杆菌传播的“温室”。
目前,市卫生系统已经和学校制定了联动机制,学生因病缺课的情况将及时反馈到疾控中心,一旦出现一例结核病患病学生,疾控中心将主动到校园进行筛查,及时控制疫情。学生结核病患者应由定点医疗机构根据病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确定是否休学治疗。
肺结核的初期症状是咳嗽多痰且服药两周以上未有好转;发低热、盗汗、消瘦。如果学生出现以上症状,家长和学校要及时送诊。
我市结核病
定点诊疗单位名录
泰州医院
医院
(医院)
医院
(医院)
兴化医院
泰兴医院
医院
●泰州日报
鍖椾含鐧界櫆椋庢渶濂藉尰闄㈠湪鍝?娌荤櫧鐧滈鐨勫姙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