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316/4591484.html

(说明:这篇文章是网友安枫投稿,本公微曾经发布过她两篇非虚构文章,都写得很质朴动人。这篇文章写和臧克家的亲密接触,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从中可以看出文化名人臧克家的为人。本文若有赞赏,会全部转给作者本人。)

作者:安枫

意义这个东西,要过很多年后才能知道

一梁思成林徽因曾在这里任职办公

北京东城区,东单附近,有个赵堂子胡同,我家在那儿住过很多年,我是在那儿长大的,我们赵堂子胡同有三个有名之处。

第一,是胡同东口,那个看上去有点儿西洋风格的小楼,叫赵家楼,年5月4日,北京13所高校学生集会游行,抗议政府把山东半岛交给日本,火烧赵家楼,引发轰轰烈烈,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赵家楼这把烈火,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段历史还被写进中学历史课本。

第二,是我家住的这个院儿,赵堂子胡同3号——朱启钤故居。朱启钤是民国时期的建筑学家,还当过代理国务总理。这个院子,是他给自己家设计的,中西合璧风格的四合院儿,是民国时期北平第一个,并且很长时间里,唯一的一个带抽水马桶的四合院儿。

年,朱启钤创办《中国营造学社》,他任社长,办公地点就在前院儿,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等建筑学家都曾在这里任职办公,专门研究和保护中国传统建筑。

卢沟桥事变,日本鬼子打进北京城,让朱启钤当北平市市长,他不当,日本人就把朱启钤一家从这个院儿赶走,在这里办公住兵,直到投降。光复后,这个院儿成为国民党第11战区司令孙连仲的司令部,一九四九年北平解放,朱启钤把这个院子捐给国家,先是用于幼儿园,后来又成为宿舍房,所以后来我家也住进来了。

这两个地儿,总是有人从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大老远的回来探访,怀旧,但是,最为我们赵堂子胡同的街坊邻居们感到亲切、温暖和津津乐道的,是第三——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是诗人藏克家写的纪念鲁迅先生的诗,这首诗在中国太有名儿了,还入选中学语文课本,臧克家就住在我们胡同十五号,我小时候,带着臧爷爷参观过我们院儿,还写了篇作文,得了我自己最好的成绩,后来,臧爷爷还帮过我一个大忙。

一九四九年九月,在香港,臧克家和黄永玉、郭沫若、茅盾、吴祖光、丁聪、秦怡、张瑞芳等一百多位文学艺术家,响应共产党号召,秘密乘坐地下党包租的宝通号轮船,回到北京。臧爷爷先是住在笔管胡同和史家胡同,后来买下赵堂子胡同十五号这个院子,在这里住了四十年。

五十年代,北京人还不知道四合院儿很值钱,还不是现在上亿天价,中小型四合院儿也就一万多,当时普通职工月工资四十元,作家的稿费学苏联,给的很高,如果是著名作家出版一部长篇小说,能拿到五六万甚至七八万的稿费,名气不太大的,也能拿到几千一万,很多著名作家老舍、张恨水、艾青等等,都用稿费在北京买了四合院儿,艾青在北京站附近的丰收胡同买的院子,赵树理在王府井煤渣胡同买的院子。郭沫若从香港回来,就坐上了新中国文坛第一把交椅,住进了什刹海的王府,七千平方米的深宅大院,里面花木扶疏,那时候,宋庆龄是国家副主席,住王府。

臧爷爷家的院子是个小四合院儿,也就我们院儿一个分院儿那么大,在胡同路北,比街面高出大概一米,要上四个台阶,暗红色大门,开在东南,正面三间北方,带前廊,中间是客厅,西边是他的书房兼卧室,南面三间是书库,东西各两三间。院子里有海棠树、竹子,树下有圆桌和靠椅,如果一下子来一二十人,客厅挤,赶上天儿好,他就一趟趟往外搬折叠椅,在院儿里坐着说话,臧爷爷的夫人郑奶奶爱种花,院子里有四个小花圃,还有好多种在花盆里。

臧克家从香港回到北京,先是分在人民出版社工作六年,年的一天,周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宴请七八十位作家,共七桌,总理挨着个儿聊几句,轮到臧克家时,总理说:臧克家同志,你是作家,怎么没在作家协会工作,而在人民出版社工作?没多久,臧克家就被调到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工作,把他从一天八小时的办公室生活中解放出来,专心从事文艺工作和写作。

在作协,他主持创办《诗刊》并任主编,后来他大病一场,得了胸腔积水加肺炎,高烧不退,差点儿没命了,医院住了七八个月,出院后,主要是在家工作,《诗刊》是副主编葛洛负责,他就是挂个主编名儿,有名无实,觉得有些愧疚,不安。

吴祖光在他的书《一辈子》里说:自家地处黄金地段的十八间房的四合院,被造反派强占去南房西房,不付房钱,不付水电费,用强光大灯泡,而我家被集中在北房和东房……

那年头,不少人都有这种遭遇,紧挨着我们胡同的东堂子胡同沈从文家,总共就三间平房,还被占去两间,只给他留一间,臧爷爷的小四合院儿,居然搬进来五户,成了大杂院儿,就给他留下两间北房,他家四口人,住不下,不得不辞退了保姆。幸运的是,那个时代结束,房子给腾出来了,臧爷爷的小院儿恢复幽静宽敞。

多年后,我家从灵境胡同也搬到赵堂子胡同,和臧爷爷成为邻居。

有一天,我爸骑车带着我,在街上看见藏克家,我爸说:他是个大诗人,可有名儿了。印象中那是我第一次看见他,好像是我快上小学的时候。

我发现他特爱遛弯儿,经常从我家门口路过,他中等偏高,挺瘦的,脸上总是慈祥、谦逊、平和的微笑着,穿得也挺普通,不太讲究,乍一看,就是一位普通老人,稍一接触,还是能透出,他真不是一个普通老头儿。

他有时看看人家下棋,有时和过路的街坊聊几句,我们小孩儿都叫他臧爷爷或爷爷,大人有叫他臧老,也有叫:他臧爷爷、他爷爷。或者什么都不叫直接说话也行,看见路边卖菜的,一边归置菜,一边和他搭话:遛弯儿呐您,他就笑着回应:啊,遛遛,活动活动。

街坊邻居们都知道他是个大诗人,那时候不兴拉着名人照相签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