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桃江县第四中学肺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正在持续发酵。
湖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首次披露了此次事件的具体数据。今年8月,桃江县第四中学发生一起结核病聚集性疫情。截至年11月16日,共发现29例肺结核确诊病例和5例疑似病例,另有38名学生预防性服药,共计74名学生接受治疗和管理,对疑似及预防性服药学生的诊断待观察、复查后再予以确认。
事件一出,不少网友都对学校的态度不满:
健康君注意到,在该事件中,有些家长也想不明白,为何孩子当初只是感冒、咳嗽的小症状,会发展为肺结核?几个月内,为何这个病会在一所中学“一传十、十传百”?
肺结核早期的症状主要有咳嗽、咳痰、午后夜间低热、盗汗、乏力、消瘦,这些是常见的症状。但是,一部分患者几乎没有症状或者是有很轻微的症状,不会引起患者特殊的不适,所以很容易被忽视。很多患者都是在健康查体的时候才发现的。
为什么整个社会下降时,学生群体中会出现暴发流行?
第一,结核病是一种通过空气传播的疾病。无论你属于什么社会阶层只要你接触了传染源,都有可能被感染。
第二,结核病在青少年或儿童身上更容易潜伏,存在隐匿发病的状况。最早发病的几个病人不容易被发现,等到发现就已经流行开来了。不像流感,一经发现这个人咳嗽得很厉害就会想到可能这是什么病,尽早施行隔离措施。所以结核病的防控措施和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不同,它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最初患病时很可能是很隐秘的,很难被及时发现。
第三,学生有咳嗽、低热、夜间盗汗、体重下降等症状,可能没有当回事。不告诉家长和老师,也没去看病。等到想去看病的时候可能已经传染其他人了。
暴发流行大部分情况下是结核病本身的客观规律决定的,还有少部分因素是个人不注意等等。
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当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
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结核病和其他疾病一样,如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90%以上的病人都能治愈。目前,肺结核的治疗主要是采用化学治疗,并遵循“早期适量全程联合规律”的十字方针。有些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的患者,还可以进行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对于痰结核菌经过正规治疗还是阳性的患者,可以考虑外科手术治疗。经过规律的治疗肺结核患者,治愈后一般也不会复发。
另外,健康君还看到有些朋友问,新生儿不是都会接种卡介苗吗?怎么还会得肺结核?大家注意,疫苗本身的作用就是预防为主,接种了卡介苗并不代表就不会得结核病。接种卡介苗的目的是预防结核病,尤其是预防发生重症结核病,但是不能保证终身不得结核病。
在学校进行结核病防治管理涉及哪几个方面?有何依据?
学校、疾控部门、医院都会参与,都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国家层面上,卫计委和教育部已经出了两版《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这个管理办法是报国务院审批的,从国家层面上的管理规定来看,是非常严格的。
随着政策越来越严格,一些学生和家长有时不大理解。有时候,学生家长可能会认为现在怎么还会有结核病呢?他们也常常认识不到结核病的危害,甚至认为现在结核病已经没有再传染了,但是两部委的文件规定还要休学两个月、四个月、六个月,一般学校规定三个月就要留级。有时会引起一些家长的不理解,甚至散播一些不好的传言。
学校、疾控部门不可能违背我国的管理规定。比如相对宽松的、第一版的管理办法,经过两个月的规范化治疗后就能上学。但是后来发现还可能会继续传播。所以现在更加严格,这一点还是要呼吁理解。把病治好了,稍微晚一点再上学其实是没关系的。
医生提醒
若一旦出现咳嗽、咳痰、低热、盗汗、乏力等症状,再加上周围有肺结核患友,接触比较密切,医院做结核的相关排查。
如果在学校或者在家庭发现肺结核患者,首先要对结核患者进行隔离,反复查痰结核菌看是否具有传染性,和他密切接触的同宿舍的人或者是密切接触的家人都要进行结核相关排查。
县疾控中心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