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辨病后辨证”这种专病专治方法,对单一疾病的诊治效果是可以肯定的,这是年来历代医家经验的积累。
徐灵胎也倡导过这一种方法,他说:“一病必有一方,专治者名曰主方,而一病又有几种,每种亦有主方。”然而当医生面对复杂的、重叠的、交叉的疾病时,这种专病专治方法就陷入困境。
如何走出这一“多歧亡羊”困境,徐灵胎探求30年,于67岁时才找到了方法,他在《伤寒论类方》中说:“余始亦疑其有错乱,乃探求三十年,而后悟其所以然之故。于是不类经而类方。盖方之治病有定,而病之变迁无定,知其一定之治,随其病之千变万化,而应用不爽。此从流溯源之法,病无遁形矣!”
这种“不类经而类方”诊治方法就是立足于“方之治病有定”基础上的方证相对应的随证治之。今天我就以肺结核病为例,谈谈以上两种诊治方法的不同之处。
近几年来,肺结核又呈现出一种死灰复燃的局面。随着人类逐渐进入后抗生素时代,原来一些非常敏感的一线抗结核药物的疗效明显降低。
因此,人们又重新想到是不是可以通过中医的办法去治疗肺结核。肺结核,中医叫肺痨,自古以来就是“风”“痨”“鼓”“膈”四大沉疴痼疾之一。民国时期(—年)很多名人都患过肺结核,如鲁迅、瞿秋白、郁达夫、巴金等。
因为当时西医还没有治疗肺结核的特效药,所以肺结核病就像现代的癌症一样可怕。然而中医药治疗肺结核病却有很好的疗效,甚至可以治愈它,岳美中患肺结核的经历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岳美中25岁因患严重肺结核求医无效,乃发愤自学中医,以自救救人,后来居然用中药治好了自己的病,从此走上了中医之路。
中医常用的“先辨病后辨证”的专病专治方法,从消瘦、低热、咳嗽、咳血、盗汗、颊红以及脉象细数等肺痨的特异性症状出发,认定肺痨的病因病机是阴虚内热,再在这个大的框架下把它分为肺阴虚、肾阴虚、肺肾阴虚、气阴两虚、阴阳并虚等几种证型,并在各个分型中考虑夹带着瘀血、痰饮等因素,然后分证而治。
的确,从病的群体公共性的角度来看,肺痨患者几乎都有这些症状。但是,难道不要更多考虑具体患者个体性的脉症吗?因为绝大部分肺痨患者除了上述肺痨的特异性症状外,还有其他更加突出的症状,比如头痛头晕、形寒肢冷、腹痛腹泻、胸胁苦满、脉象细微等,这些脉症从辨证审因的角度来看并不属于“阴虚内热”,如果不用方证相对应的随证治之的方法去治疗,误诊、误治在所难免。
随证治之的诊治方法是真正的活的辨证。在碰到患者之前,虽然知道是肺结核病,但也不是一定按照事先确定的那几个相关方药去治,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储存在医生头脑中的方证里,捕捉到一个最适合的方证来进行治疗。这里当然也包括书本规定的那些治痨的专方。
由于分证选择的范围大了,辨证的准确度也就提高了一个层次。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就可以看出随证治之的特点了。
我们常说,中医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人为主,治疗“病的人”。如果医生还未见到患者,仅凭所患的疾病,就把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方案规定好了,这就是从病的角度考虑问题,是以病为主,治疗“人的病”。
大塚敬节在《汉方诊疗三十年》“主诉咯血的无发热肺结核”一节中记录了用理中汤(人参汤)治好一例肺结核患者的经过,就是一个“随证治之”的好案例。
这个患者的诊治方法,若按教科书的思路——肺结核的病因病机是阴虚内热来看是不可思议的。因为患者是一位无发热的23岁男性肺结核患者,主诉咯血。
年1月16日初诊。3年前患肺结核,时有咯血,体温偶尔超过37℃。易疲劳,食欲一般,有时心窝部发胀。大便一天1次,遇冷天则尿频。特别是唾液多而稀薄,吞咽下去时感到很不舒服,就不断地唾出。有时出现眩晕,无咳嗽。脉细,脉搏58次/分。因肢冷证而手足发凉不适。腹部并不软弱,但因皮下脂肪缺乏,腹壁犹如胶合板一样菲薄。大塚敬节认为这个病与《金匮要略》里的肺痿有点像,因为《金匮要略》条文记载:“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
症状与条文非常吻合,这应该是个甘草干姜汤证。但是患者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很典型的症状,一个是疲劳,另一个是心下有胀满,这就符合于人参的适应证,于是大塚敬节就在甘草干姜汤基础上加了人参、白术,而成为人参汤。
这个方服用1周之后,患者身体就暖和起来了,手足也不冷了,心情好了,头晕没有了,吐涎沫也减少了;继续服用1个月后,情况比较良好,就停药了。后来收到患者的信件,称未再发生咯血,身体健康。再后来该患者介绍并陪同另一个人来看病,其精神饱满,面部血色良好,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似的,连大塚敬节本人也很惊异。
该病例生动地说明了以方证相对应为基础的随证治之。日本汉方家基本的共识:依据汉方的原则,并无所谓什么什么的疾病,又没有只治所谓什么什么的疾病的专药。汉方无论什么场合都以调和为主。
本文摘自《娄绍昆一方一针解《伤寒》》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娄绍昆一方一针解(伤寒)》,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这部书稿,是由著名经方学者、临床家娄绍昆老先生在“中医书友会”的精品讲课录音整理而成。娄老以满腔的热情,把自己一生研习、实践《伤寒论》的心得、感悟和临床应用经方结合针灸的宝贵经验,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故事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内容围绕《伤寒》、经方、针灸这个主题,紧贴临床实际,直面难点、疑点,大胆陈述观点,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授人以渔。是一部学习和应用《伤寒》、经方的难得佳作。
END中医出版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娄绍昆一方一针解(伤寒)》。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娄绍昆一方一针解(伤寒)》。小编-,欢迎投稿唠嗑。●娄绍昆:把我一生的感悟告诉你(上)●娄绍昆:把我一生的感悟告诉你(下)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