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了怎么办?发热了怎么办?好惊慌好害怕?是不是感染了新冠病毒?立即、马上要去发热门诊?
在大家 新冠肺炎: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毒感染。
肺结核:结核分枝杆菌,属于细菌感染。
2.症状
新冠肺炎: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重症患者逐渐出现呼吸困难,轻症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
肺结核:以持续咳嗽、咳痰2周以上为主要症状,有些患者伴咯血、午后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
3.传染性
两者都具有传染性,但传播途径不大相同。
新冠肺炎:主要以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存在气溶胶传播可能。
肺结核:主要是飞沫传播,肺结核患者通过吐痰、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带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传播给他人。
4.易感人群
新冠肺炎: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
肺结核:①婴幼儿和老年人②糖尿病患者③胃切除患者④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的人⑤未接种卡介苗的人⑥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
5.潜伏期
二者均有潜伏期,但不同的是,新冠肺炎的潜伏期一般为1-14天;而肺结核潜伏期可能很长,甚至终身潜伏,肺结核潜伏期一般认为没有传染性。
6.治疗
新冠肺炎:目前西医没有特效药,可试用抗病毒药物,重症需给予呼吸支持及支持治疗,可辨证使用中药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病情,治疗周期比肺结核短很多。
肺结核: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原则为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使用敏感药物,治疗周期较长,一般至少需要持续治疗半年以上。
7.预防
应该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呢?
结核杆菌和新型冠状病毒都怕热、怕酒精,而且还怕紫外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那我们应该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呢?
第一招:切断传播途径
不随地吐痰,打喷嚏、咳嗽时用手帕捂住口鼻或者戴口罩,患者用品及时消毒清洗等,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
第二招:减少细菌、病毒数量
加强开窗通风,尽量让阳光照进屋子里。居家每天都要开窗通风一段时间。加强空气流通,可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第三招:隔离
对具传染性的患者实施隔离措施,并让其积极配合治疗。
第四招:增强免疫力
加强锻炼、规律作息、健康饮食,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避免被感染的重要手段。
八、严把五关,有效防止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一)入学体检关。新生入学和教职工入职时进行结核病检查,发现患者,及时治疗,按规定休学,拒病于校门之外。
(二)晨检及缺课查因关。发现可疑患者及时报告登记。
(三)主动报告病情关。患病学生和教职工应表明身份,配合诊疗管理,主动消除疫情隐患。
(四)开窗通风关。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这一关是防止结核传播简单有效的好办法。
(五)健康教育关。倡导和督促师生保持健康行为,保持环境卫生,加强营养和锻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