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闭式引流是普通外科、心胸外科及呼吸内科重要的治疗手段,也是肺部疾病术后重要的护理内容。其目的是将胸膜腔内的气体、液体引流至体外,重建负压,促进肺复张,稳定纵膈。而胸腔闭式引流管多为质地较硬、管径较粗的硅胶管,笔者发现常规固定法会导致患者牵拉疼痛及意外脱管。因此,选择合适固定管道的方法,防止管道滑脱非常重要。常规固定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在引流管出口处用3M纸胶布交叉粘贴于敷料上,同时用别针将引流管远端固定于床单上。分析该方法容易松脱的4大原因:1.胸管留置时间长,敷料没有及时更换;2.用力牵拉;3.丝线松脱后没有及时缝线,使用的胶布容易松脱;4.固定方法不正确。护理对策:1.胸管留置期间,勤换药。伤口敷料每1~2天更换一次,有渗液、渗血或潮湿立即更换。2.避免用力牵拉,留有足够长度的引流管固定在床缘上。患者下床活动时,引流瓶应低于膝盖位置,并保持密闭。搬运病人前,应双钳夹闭引流管,将引流瓶置于病人床上以利搬运。3.使用3M弹力胶布采用「高举平台法」有效固定。改良后的「高举平台法」固定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在距离引流管口10cm处,取3M弹力胶布15cm×2.5cm采用「高举平台法」。将胶布中间位置粘贴于引流管正中,°缠绕管道后使引流管高于皮面0.5cm左右,再将两边的胶布粘贴在患者皮肤上。注意调整引流管方向低于引流管出口,去除常规的别针固定。改良后的固定方法优势1.有效减轻了活动引起的牵拉痛,可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最佳引流弧度,避免管道受压、扭曲、折叠等导致引流不畅的情况发生。2.引流管顺应身体方向,可减少引流管摆动引起的刺激及牵拉痛。3.缩短康复时间。在临床上,部分患者担心发生牵拉痛或脱管,在床上不敢翻身甚至不敢下床活动,影响了患者的康复。而不用别针固定,引流管没有被固定于床单上,患者活动比较自如,变换体位更方便灵活,翻身至对侧时,引流管会随着身体移至对侧,减少了牵拉痛和脱管的发生率。4.有效减轻了患者心理压力,方便患者下床活动,有利于患者开展康复锻炼。取坐位时,引流管受重力影响自然下垂于床沿,避免了扭曲、折叠。5.随时可以观察引流管是否受压、弯曲、堵塞及通过观察引流管内水柱的波动,判断引流管是否通畅。胸腔闭式引流改良后的固定法可以有效地减少了胶布松脱及脱管发生率,减轻引流管牵拉疼痛程度。其操作简便、安全,患者舒适,易于接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固定方法。知识拓展胸腔闭式引流的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产生的原因、预防与处理措施如下:并发症一:皮下气肿临床表现:皮下组织肿胀,触之有海绵样感觉、捻发音、踏雪感。原因:1.胸膜开口太大;2.引流管不通畅、部分滑出胸腔。预防与处理:1.严格安装技术;2.医生调整引流管位置;3.广泛皮下气肿,医生行皮下切开术排出气体。并发症二:气胸临床表现:1.突发感觉胸部针刺样痛或刀割样痛,吸气时加剧,疼痛可发射到肩、背,上腹部。多伴有咳嗽、胸闷、憋胀感及随后的呼吸困难。2.张力性气胸时患者大汗、肢端厥冷,呼吸增快,发绀,血压降低。原因:1.引流管连接处脱落;2.水封瓶翻倒或打破;3.水封瓶长管未插入液面下。预防与处理:1.立即用手捏闭皮肤,用凡士林纱布压住伤口,处于密闭伤口,通知医生重新置管;2.夹闭引流管,更换引流管;3.长管插入水面下3~4cm,做好健康教育。并发症三:纵膈摆动临床表现:出现呼吸困难和紫绀症状。原因:1.大量胸腔积液、积气过快过多地排出胸腔;2.引流管脱落形成开放性气胸。预防与处理:1.大量胸腔积液、积气引流时应控制引流速度,避免一次放气放液过快过多;2.牢固固定引流管。并发症四:疼痛临床表现:患者感觉穿刺局部疼痛。原因:1.引流管位置不当;2.可能与压迫肋间神经等引起的疼痛有关。预防与处理:1.调整引流管位置,避免引流管与胸膜摩擦;2.适当调整引流管位置或应用止痛药后好转。并发症五:血胸临床表现:1.引出新鲜血性液体;2.患者血压下降、血细胞数量下降,中心静脉压下降。原因:1.胸管留置时损伤;2.患者本身疾病的变化。预防与处理:1.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躁动不安;2.注意减少频繁变换体位;3.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摩擦血管而并发血胸;4.引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5.如引流为血性,量突然增多,患者出现休克等症状者,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必要时行手术止血。并发症六:肺不张临床表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干咳等,或患侧胸痛,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原因:1.术后未做有效咳嗽咳痰;2.引流不畅。预防与处理:1.做好术前教育,鼓励患者做好有效咳嗽咳痰、做吹气球的动作;2.生命体征平稳后取半卧位,鼓励患者做有效咳嗽咳痰,定时翻身拍背,尽早下床活动;3.保持引流通畅;4.若检查提示明显肺不张,行鼻导管吸痰或支气管镜吸痰,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并发症七:胸腔内感染临床表现:体温升高,胸痛加剧。白细胞高,引流液颜色、性状改变。原因:1.未遵守无菌操作原则;2.引流液倒流入胸腔。3.引流不畅,引流时间过长,引流伤口逆行感染。预防与处理:1.胸腔闭式引流瓶放置应低于胸腔60cm;2.搬动患者时,双止血钳夹闭,搬动完毕再松开,预防引流液倒流入胸腔;3.更换引流瓶时遵守无菌操作,随时更换引流口敷料;4.一旦引流管脱落,绝不能将旧的引流管再插入,以免感染。并发症八:引流管脱出临床表现:引流管脱出、皮下气肿。原因:1.固定不当;2.活动不当拉脱。预防与处理:1.妥善固定,引流管脱出立即凡士林纱布压住伤口,通知医生处理;2.严格交接班制度,做好健康教育。并发症九:引流管堵塞临床表现:瓶内水柱未随呼吸上下波动,患者有胸闷、气促现象。原因:引流管受压、扭曲、折叠或未定期挤压,使管腔被血块或脓块堵塞。预防与处理:1.定期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2.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平时多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参考文献余昆容,宋华「高举平台法」在固定各种引流管路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17(6):.
—END—
推荐阅读带编护理岗位急招30人,医院最新岗位招聘中
患者皮试阴性:输注过程中过敏,该怎么办?
护士必会的高举平台大法,掌握只需记住这6个要点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文章有用就点「在看」
白癜风晚期能治愈吗白癜风为何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