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陕医院魏秋霞陆卫红杨致霈
编辑:董宏亮
开放性肺结核是指肺结核进展期与部分好转期患者,其痰中经常有结核菌排出,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故必须隔离治疗。咳嗽传播是结核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排菌的肺结核病人在咳嗽、大声谈话、打喷嚏、大笑时排出含有结核菌的“微滴核”,这种“微滴核”长期悬浮于空气中而造成传染。人群对结核菌均易感,首次吸入结核菌都能造成感染,因此,医院预防和控制开放性肺结核的传播显得尤为重要,这其中的手术患者又是重中之重,那具体又该怎么操作呢,请耐心看下文并恳请您留下宝贵意见。
1手术室人员对手术可行性的鉴别
1.1择期手术:
1.1.1若已知患者确诊为开放性肺结核患者
先进行正规抗结核治疗至少4周后且连续痰结核菌涂片检查3次阴性(间隔大于24小时),再行择期手术。
1.1.2若患者相关检查显示疑似为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应明确诊断,暂缓手术。
1.2急诊手术:
术前如已确诊为开放性肺结核的急诊手术病人,应按开放性肺结患者核手术预防和控制感染流程进行。如术前相关检查为疑似患者的急诊手术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立即紧急做相关检查以便确诊;病情不允许做相关检查,按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手术感染预防和控制流程进行,并应及时上报科室负责人、感染管理科。
2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手术感染预防和控制流程
2.1及时上报手术室负责人、医院感染管理科。
2.2如病情允许,接送患者术时需给患者佩戴外科口罩。
2.3手术安置在负压手术间,若无负压手术间应在患者入室前关闭净化系统,手术间外悬挂“隔离手术”标识。
2.4手术前手术人员及手术用物准备的要求
医护人员转运手术患者时需戴医用防护口罩,手术人员应着手术衣、手套、防护口罩、护目镜、鞋套。谢绝参观人员进入。
手术用物力求简单少量,不必要的仪器提前移出术间。手术人员术前充分准备相关物品,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及敷料。配备2名护士,室内、外各1人。手术进行中手术间内人员不得随意外出,若术中需补充用物应由手术间外护士送至术间门口。全麻或机械通气时呼气端和吸气端宜使用一次性过滤器。
2.5手术后的相关处理要求:
2.5.1手术人员的管理
负压手术间的所有人员将手术衣、手套、鞋套、帽子及口罩在其缓冲间脱掉;在正压手术间内脱掉除口罩外的着装,出手术间后迅速脱掉防护口罩(手术间外备专用医废桶),经手卫生后方可进行其他活动。工作人员处置室内环境须戴医用防护口罩、手套、防护服、鞋套、帽子等。
2.5.2术后手术间及净化机组的处理
术后手术间须使用75%酒精对手术室物表、回风口过滤网、格栅进行消毒,手术间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消毒,手术室空气用紫外线消毒(强度>1.5w/m3)1小时。净化机组不作处理。
2.5.3重复使用的手术后器械的处理:
遵照标准预防原则,按特殊感染手术处理,在手术台上去除肉眼血迹,器械浸入75%酒精2分钟后按照常规送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灭菌。
2.5.4手术用敷料及一次性物品的处理要求:
术中使用过的手术敷料及一次性物品置双层黄色医疗垃圾袋内鹅颈式密封后,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2.5.5手术后机械通气管路的处理:
使用后的一次性面罩、一次性外置管路置双层黄色医疗垃圾袋内鹅颈式密封后,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重复使用的机械通气的外置管路(含吸气、呼气过滤器)用75%酒精侵泡2分钟或擦拭后,送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内置管路是否消毒要依据过滤器的过滤直径、过滤效率和结核分枝杆菌的大小确定。如过滤器不能完全过滤结核分枝杆菌,请麻醉机和呼吸机厂家来对内置管路进行消毒处理。
3术中意外发现患者疑似开放性肺结核时感染预防和控制流程
3.1择期或急诊手术术前检查未提示开放性肺结核,在正压手术间手术中意外发现疑似开放性肺结核时,医务人员应立即关闭该净化机组,但这一措施的依从性可能不好,为此建议仍开启净化装置,打开通往污物通道(需污物通道未作净化)一侧的门,这样室内的气流均流向污物通道,而污物通道内要开启向外的窗户,并在开启的窗前放置一台电风扇,且正对打开的窗户开启电风扇,引导气流至室外,直至手术结束后30min关闭。
3.2医务人员更换防护口罩,减少不必要的参与人员。
3.3已经污染的净化机组处理
净化机组至少运行12小时后关机,该机组控制的送气管路的过滤器可不作处理或更换,宜将冷凝水托盘、盘管用75%酒精消毒。
3.4手术后的相关处理参考2.5。
参考文献[1]WS-呼吸机临床应用[S].
[2]WS/T-.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S].
[3]WS/T-.医院隔离技术规范[S].
[4]WS/T-.空气净化管理规范[S].
[5]李凡,刘晶晶.医学微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6]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北京能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