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医院新结核门诊正式启用!终于告别了低矮简陋的旧门诊,医院为结核病人送上了一份最好的节日礼物。虽然新旧两处门诊地点距离不到百步,但硬件、服务配置上却有着大跨越!

“比原来的好上倍!这里又宽敞、又干净,通道里也安装了消毒器,于人于己都更加安全!”“诊室门口都安装了二道候诊叫号系统,这样我们就可以安心等候,再也不怕人家插队了。”“环境好了,来这里就诊心里都会觉得舒坦”……听说结核门诊要“搬新家”,刚取完抗结核药、有着半年病史的患者小金就迫不及待来到新结核门诊先睹为快,好好“视察”了一番。对于新门诊,小金满脸喜悦、称赞不已,他表示,新环境是结核病人收到的一份最贴心的礼物。

年11月,根据卫生政策调整,结核病防治职能从义乌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移交至医院。因医院当时用房紧张,就在感染楼南侧搭建了临时建筑,作为结核门诊的临时诊区,承载全市结核病人的预防和诊治任务。殊不知这“临时诊区”一转眼就过渡了近7年。

临时诊区非常简陋,夏天酷热、冬天漏风,不仅建筑结构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院感也达不到相应的要求,如何保障医患安全、提升百姓就医感受?一直以来,这个医院历届班子的心结。

忧患者之所优,急患者之所急!浙大一院托管医院后,如何创设更好的就医环境,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作为第一要务来抓。面对结核门诊业务量的不断上升,医院决定启用感染楼二期工程,并以更高的院感标准,对功能布局、流程规范、硬件设施等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和精心改造。

从低矮简陋的临时板房搬迁至感染楼二期工程高大上的标准诊室,医院总务科接到院部任务后,紧锣密鼓、夜以继日,历时一个月,在“安全、便捷、规范”六个字上做足了功课,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与旧门诊相比,新的结核门诊为患者提供了更宽敞、更规范、更温馨的诊疗环境:诊室由原来的2间增加至3间,候诊区配备多功能自助机,患者可以就地完成预约、挂号、缴费、取化验单等,实现“最多跑一处”,真正方便病人。医护通道、病人通道、污物通道设计科学合理,每个区域都连接着新风系统,保证空气单向流通。同时,新增的8台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最大限度保证空气洁净,预防交叉感染,更大程度保障了医患的安全。

今天是第24个“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开展终结结核行动,共建共享健康中国”。

啥是结核病?

结核病俗称“痨病”,它不受年龄、性别、种族、职业、地区的影响,人体许多器官、系统均可患结核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结核病是一种顽固的慢性疾病,早期症状比较隐秘,一旦感染发病,若不及时、不规范、不彻底治疗,最终导致复发、恶化、产生耐药,形成难治性肺结核,形成慢性传染源,危害家庭、社会,最终因反复发作引发多种并发症而死亡。

结核病有啥症状?

最常见的是肺部结核——

早期症状表现为咳嗽、咳痰,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有较密切的结核病接触史,起病可急可缓,多为低热(午后为著)、盗汗、乏力、纳差、消瘦、女性月经失调等;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

另外临床上也有见到肝结核、肠结核、泌尿生殖器结核等肺外结核的病人。

哪些人易患结核病?

婴幼儿、老年人、HIV感染者、免疫抑制剂使用者、慢性疾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患者都是结核病的易感人群。

怎样预防结核病?

1.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治愈传染源,减少结核杆菌的传播机会,一旦出现咳嗽,咳痰大于两周,应及医院进行确诊或排除;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对着人打喷嚏或大声说话;

3.经常保持室内通风换气,经常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

4.新生儿和婴幼儿应按时接种卡介苗;

5.对已感染结核杆菌并有较高发病可能的人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预防。

医院感染科主任楼莲青主任医师表示,其实不必过多恐慌结核病,早发现、早治疗,结核病是可以通过药物等手段治愈的。希医院,通过正规的治疗手段诊治。要想彻底治疗必须遵循五个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才能确保查出必治、治必彻底。

在“世界结核病防治日”到来之际,除了更多了解结核病的前世今生,也让我们对结核病人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

记者金淑娴

通讯员张金蓉

编辑喵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