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血?子宫内膜?听起来两个风牛马不相及的东西,在临床工作中却有关联。医院胸外科五病区(微创外科)就收治了一位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

38岁的宋女士,近6年来反复出现咯血,但由于症状不严重,且每次都很快自行好转,便也没有引起重视。

可最近,宋女士咯血的血量突然增加,时间也较之前更久。于是,医院就诊,查胸部CT示:右肺中叶空洞影。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结合影像学检查,医院医生怀疑宋女士右肺中叶曲菌球可能,甚至不能排除空洞型肺癌。

限于医院的医疗条件,宋女士为求进一步治疗来到医院胸外科五病区(微创外科),找到了贾敬周副主任医师和孙继伟主治医师。

入院后,孙继伟医师立即详细采集病史,经仔细询问,患者每次咯血均在月经来临前1-2天,随月经结束逐渐好转,结合患者典型病史特点,怀疑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肺子宫内膜异位症。

为避免漏诊、误诊,孙继伟建议宋女士进行支气管镜等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右肺中叶出血,未发现新生物、结核菌及真菌。

排除了这些可能,病因直指“肺子宫内膜异位症”。

经妇产科专家会诊,考虑到药物治疗副作用、停药后易复发以及患者仍有生育需求,且患者病变局限于右肺中叶,经科室术前讨论,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贾敬周、孙继伟为宋女士进行了全麻下“胸腔镜下右肺中叶切除术”,切除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所在的肺叶,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手术非常成功,术后病理回示:(右肺中叶)结合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

术后随访半年,未再咯血。困扰宋女士多年的咯血问题终于解决了。

什么是肺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具有侵袭性的妇科疾病,其特征为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从盆腔向远处的脏器浸润扩散和种植。肺子宫内膜异位症就是子宫内膜组织随着静脉或者淋巴血管跑到肺部生存去了,通常会导致患者出现周期性或者经期性咯血。

临床特点

临床特点是月经期内周期性发作,主要表现为月经性咯血和胸痛,症状一般出现在月经开始前的24小时或开始后的72小时。目前国外约有30余例病例报道,国内约有70余例病例报道。不同患者出血量各异,但未见大量咯血或致死性咯血的报道。

临床诊断

诊断较为困难,多是基于患者病史的排他性诊断。

其症状特征为与月经相关,常发生于月经开始前24h至月经开始后72h,并且反复发作。月经期时胸部CT可以表现为渗出影、结节病灶、薄壁空洞、甚至肺大泡。若为支气管内膜异位,则胸部CT通常显示轻度增厚的支气管壁,诊断价值小。

纤支镜可以发现出血的部位,但检出阳性率低。

外科手术对于该病的诊断十分重要,大部分患者是通过胸腔镜或开胸手术获得病理诊断从而确诊。取材时间非常重要,通常离月经开始前时间越接近阳性率越高。大部分患者的诊断是依靠病史特征,很少有病理诊断。

如何治疗?

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选择治疗方案时要考虑病变的部位、症状、严重程度及患者的生育要求等。

药物治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治疗药物。其机制为阻断雌激素,抑制子宫内膜细胞生长。同时会影响妊娠,并且有体重增加、雄性化、围绝经期症状等副作用,且停药后可能会复发(50%)。

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失败、无法耐受药物的副作用或症状反复发作,可选择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到肺部单一病灶时,可以进行肺叶切除手术,这样可以清除局部移位的组织,改善肺部的不适,对病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避免局部的移位。术后为减少复发,仍应给予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

(医院孙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