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肺结核、肺外结核……这么多分类,我们到底该怎么区分呢?
好问题!下面我们就详细了解一下什么是结核病、肺结核和肺外结核,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01
什么是结核病、肺结核和肺外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结核病主要通过吸入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排出的含有结核菌的飞沫而感染。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结核病可发生在人体除头发、指甲以外的任何部位,80%以上的是肺结核。
肺结核指的是结核病变发生在肺、气管、支气管和胸膜等部位。
肺外结核是指结核病变发生在肺以外的器官和部位。如淋巴结(除外胸内淋巴结)、骨、关节、泌尿生殖系统、消化道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部位。肺外结核按照病变器官及部位命名。
02
肺结核有哪些危害?
首先,结核病对个体健康危害严重。肺结核患者如果发现不及时或治疗不彻底,肺部的结核病变不会自愈,而且会反复恶化和播散,病程迁延,形成空洞及纤维化,对肺组织和肺功能造成严重损害。
其次,呼吸道传播方式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在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把带有结核菌的飞沫播散到空气中,周围人群吸入带菌飞沫即可能受到传染。呼吸道传播方式大大增加了结核病的传染风险。不治疗的传染性肺结核患者,1年大约可感染10-15个人。
03
易感人群
人群对结核菌普遍易感,感染者是否发病除与感染结核菌的数量、毒性因素有关外,还与机体免疫力有关。
免疫力较低的个体接触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后易发生结核病:婴幼儿、青春期、老年人、营养不良、尘肺、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肾脏病患者、HIV感染者、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感染结核菌后,发展成为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较高,这些人容易发生结核病。
此外,由于长期精神紧张,工作、学习劳累,生活不规律等因素造成机体免疫力降低时,结核菌感染者也易发生结核病。
04
如何正确防治结核病?
避免接触患者:避免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在不通气的密闭房间里共处太长时间。
做好防护措施:和结核病人接触时做好防护措施,如戴好口罩。
鼓励患者治疗:如果与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同住,应帮助并鼓励其遵医嘱治疗。
接种结核疫苗:接种结核病疫苗,即卡介苗。
确诊后,根据医生的治疗要求坚持服药、定期复查、树立信心。
注意休息和加强营养,在饮食方面吃高蛋白的食物,吃品种多样的蔬菜、水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