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肺结核体检结果纳入学生健康档案

相比较年两部门联合发布的《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试行版)》和年发布的《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版)》,此次发布的《指南》更加强调了3个方面:结核感染人群检测上,要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的论证使用,提升检测效果;在接触者筛查环节,做到“应查尽查”;对满足预防性服药条件的感染者,做到“应服尽服”。

NO.2

结核病为何总爱“光顾”学生群体?

在过去,贫穷的患者往往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从而感染肺结核,所以结核病也被称为“穷病”,很难将它和年轻健康的学生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由于学校是人群相对集中的场所,学校人员密度大,学生相互接触密切,而且学生学习负担重、免疫系统仍在发育过程中、卡介苗的保护效力有限,一旦有传染性肺结核病例发生,容易造成传播流行,可发生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甚至是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此,学校结核病防控是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首都医科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李亮

学生在学校集体学习和生活,如果有学生患病了就很容易造成疾病传播;其次多数学校对教室通风不重视,通风不良易造成结核病传播;最后学生学习压力大,也是导致结核病传播原因之一。

近年来,高校聚集性肺结核案例频发,年10月,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发生校园肺结核疫情;年年底,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被证实多名学生患肺结核;年,湖南益阳桃江县第四中学发生群体性肺结核事件。

NO.3

结核病预防和治疗是关键

培养个人健康素养、增进健康知识水平,对预防结核病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要提高结核病常见的症状的识别。对于学校结核病预防,要加强结核病的宣传和教育。发现结核病患者应该立即启动治疗和管理,给予人文关怀。对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对筛查出的感染者要给予预防性治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赵雁林

即使成为感染者,只要进行积极的预防性治疗,就能够明显降低和减少结核病的发生。但同时,由于结核病毕竟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很多病人都有强烈的病耻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患病。尤其是学生患者,容易出现巨大的心理落差,沉默寡言,情绪低落,担心受到歧视。但其实,结核病患者中,只有病原学检查为阳性的菌阳患者才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菌阴患者的传染性相对较弱甚至没有。

彻底消除一种传染病需要三个必要条件,诊断、治疗和疫苗,在前两者已经有效实现的情况下,结核病疫苗的研发至今还是个难题。而被称为“出生第一针”的卡介苗,不但预防种类有限,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保护力度也在逐渐减弱。

尽管卡介苗并不完美,但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还没有任何疫苗可以替代它。在缺乏有效的疫苗问世前,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要有效预防结核,关键是增强免疫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专家表示

如果持续咳嗽咳痰2周以上,一般抗炎无效,就应及时进行结核筛查,另外,痰中带血、低烧、夜间出汗、午后发烧、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也是肺结核的常见症状,出现这些症状时也应及时到结核门诊就医检查,积极治疗。

结核病是一个能够治愈的疾病,经过正确合理的治疗,一个月以后,传染性会快速地降低,六个月左右就可以治愈。

治愈以后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差别,用人单位不应该对结核病患者有歧视,作为学生来讲的话也不需有思想负担。

目前诊断手段、治疗手段、管理手段跟国际都是同步的,所以说要树立信心,结核病只要治好的话,它不会影响到我们未来的生活。

在入学新生中开展结核病筛查

在入学新生中开展结核病筛查(根据不同学校,开展症状询问、结核菌素皮试、胸片等),可以早期发现肺结核病人(即传染源)。一旦发现,医院规范治疗后痊愈或有效控制,再行入校,这样可以把好“入学关”。

同时,通过筛查还能发现没有发病的结核菌感染者,对这些感染者可通过预防性治疗或医学观察,大幅度降低发展成肺结核病人的风险。

学校在日常管理中要重视结核病防控工作

学校需要在日常管理中高度重视结核病防控工作,做好晨午检和因病缺课原因追踪,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的清扫和消毒,对教室、宿舍等场所经常开窗通风。

利用健康教育课、板报、宣传栏、新媒体等途径,开展学校师生、家长的结核病防治知识普及。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教育学生养成“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戴口罩”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注重劳逸结合、合理膳食,勤洗手、多通风,强身健体均有利于预防肺结核。

内容来源:结核那些事儿

供稿科室:结核病防制科

往期回顾

新的一年如期而至,宝安区慢病院祝大家元旦快乐

冬季防寒不能只靠多穿衣服,这些健康隐患你注意到了吗?

投票开始!元大奖落谁家?你来决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