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发病机理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204332.html

你知道吗?我们耀州马景妮荣登3月份中国好人榜啦!年耀州己有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居全省各区县第一名!

17年照顾公婆与母亲

她的孝心一直在路上

  马景妮,女,年2月23日生,铜川市耀州区南泉社区居民。她的家庭被铜川市妇联评为“美丽家庭”荣誉称号。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虽然冷漠但却现实,快节奏的生活、家庭的负担,使当代青年人压力陡增,每个人都会有感到疲惫的时候,但朴素平淡的生活正是内心美德的试金石,耀州区南泉社区有一位多年来接连照顾三位老人的好媳妇,她用瘦小的身板托起整个家庭的幸福。

  年马景妮结婚,丈夫无固定职业,公公和婆婆年迈多病常年卧病在床。丈夫打零工收入,对于家庭的日常生活及公公、婆婆的医药费用,显然是入不敷出的,面对这种情景,马景妮选择坚强面对。她在不影响照顾公公婆婆日常起居的前提下,开始在街边摆地摊以补贴家用,日子这样一天天过去,在马景妮的悉心照顾下,公公幸福顺心的度过了他的晚年生活。公公去世后,婆婆的病情愈发严重,并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马景妮就停下摆摊一心在照顾婆婆。在照顾公公婆婆的这些年中,自己的父亲因病去世,家中唯一剩下的母亲也不幸得病需要人照顾,考虑到婆婆的实际病况,这个令人钦佩的女人和丈夫商议后最终觉定,让自己的妈妈搬到婆婆家,自己婆婆妈妈一起管、一起照顾。几年后她的母亲安然的去世了,她就一如既往的照顾着现已77岁高龄的老年痴呆呆婆婆,无怨无悔。细细算起来,她照顾婆婆,现在已有17个年头了。

  生活没有给这个善良的女人露出笑脸,但这个坚强的女人却始终选择乐观。结婚17年了女儿也16岁了,每每说到女儿,马景妮满心欢喜却又满脸愧意,在多少个让自己有些灰心疲惫的日子里,女儿是自己坚持的支柱、是自己希望的灯,无疑,女儿是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事实上,为了家庭的生计,为了照顾三位卧病在床、饮食起居均不能自理的老人,自己已经很是狼狈,多年来,自己给予女儿的关心是那么的少,少到自己都有些许愧疚,好在女儿乖巧,小小年纪,少了些许同龄人的娇气、多了份同龄人难得的成熟懂事。面对贤惠的妻子,经常在外打工的丈夫有愧疚又心疼,杨亚琪说:“我媳妇在家没日没夜多年相继照顾三位卧床不起的老人,端屎端尿、洗澡擦身、穿衣吃饭,做着她能做到的一切,家里有大有小,老的有病,小的上学,我现在之所以还能安心的打工,这个家之所以还能这么温馨的存在,都是因为我娶到了一位贤惠体贴的好妻子,我的妻子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我感激我的媳妇,因为有她所以才有这个家。”

  马景妮的事迹,邻里街坊交相称赞,耀州区南泉社区更将马景妮树立为社区道德模范,在社区善行义举榜张榜表扬,年马景妮经南泉社区推荐、其家庭情况及个人事迹经过上级部门层层考察评比,耀县新闻将其作为孝亲敬老的先进模范通过电视媒体公开表扬,年4月,马景妮作为孝老敬亲代表获得市级部门奖励。面对来自社会各界的一声声赞誉,她却憨厚地说:“不要光说我,我们社区还有很多其他的好媳妇、好儿女,也报道报道他们,呵呵。”

就这样一位柔弱的女性,她深知父母将儿女养育成人所付出的千辛万苦,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他关心父母衣食住行,尽心尽力尽责,让父母顺心的过完晚年。她虽然不善言辞,但她说只是讲良心,她自始自终与病残的家人同甘共苦。为了讲良心,为了感恩,她用羸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照顾年迈的公公,老年痴呆的婆婆,多病的母亲。用一位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着对家人不离不弃的忠诚。她常说“百善孝为先”,身体力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弘扬孝亲敬老精神,培养后代孝亲养老的优秀品德,为文明家庭、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李文强,男,年出生,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光明村村医。

  他是一个先天性大骨节病患者,走路一瘸一拐,不到一米五的个头,76斤的体重,但就是这样一个弱小的残疾人,却肩扛着耀州区石柱镇光明村户、人的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重担。他16年如一日,不避风雨雪霜,不怕酷暑严寒,不管白天黑夜,时刻听候着病人的召唤,奔波在山村的沟沟坎坎,创造了妙手回春、起死回生的奇迹,创造了年诊治多名患者、出诊上门服务达30%的记录;虽则家境贫困,却为乡亲减免了10多万元的医药费……他就是陕西省“最美乡村医生”、铜川市卫生系统“群众满意的健康卫士”、耀州区“劳动模范”光明村乡医李文强。

  年,李文强一出生,就因病症影响了生长发育,他和母亲饱受着大骨节病的折磨,又由于缺少劳力,加之土地贫瘠,家里一贫如洗。李文强自小看着偏远山区因缺医少药,多少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带着不甘心的哀叹和遗憾离开了人间,他便暗下决心,将来要学当一名好医生。年,他如愿考上了耀州区卫校,年,他一拿到了毕业证和乡村医生资格证,就回到老家开办了光明村卫生室。

  李文强因腿脚不灵便、出门要靠拐杖支撑走路。起初12年,他因经济困难,只能一瘸一拐的走着出诊去看病,特别遇到夜晚、雨雪天,他可就遭了罪,动不动就滑的跌倒了。年,他有了余钱剩米,就花元,买了辆摩托车,把坐位改装到弯梁上。

  年7月,79岁的村民魏翠英肺心病发作,右心衰竭,在医院治疗无效而返家。回到家中,人已是发痴而无语。家里人忙着为其做棺材、准备后事。儿女们也想尽最后的孝心,便请李文强再去看看。医院诊断书,与名医、专家联系、进一步商定治疗方案,坚持治疗不放弃,10多天后,魏翠英病情缓解,都可以下厨做饭。

  现年78岁的李文汉老汉,去年患结核性胸膜炎,胸腔大量积液,住院治疗半月无效,高烧不退,身体极度衰竭,医院建议接病人回家、安排后事。患者家属找到李文强,他坚持为患者做着三个月的对症治疗,居然使文汉老汉康复了。

  年8月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光明村三组村民谢继年冠心病突发,生命危在旦夕。李文强闻信,当即骑上摩托车向7里外的三组飞奔而去。风大雨急、土路粘滑,李文强跌倒在路边的水渠里,他强忍着疼痛,推着摔坏的摩托车,赶到了谢继年家,为其做了紧急救治,病人脱离了危险。第二天,他骑着车、冒着风雨,又去为谢继年挂吊针。由于腿上有伤,车控制不好,他又摔到了泥路边的水渠里。摩托车倒压在身上,不能动弹。摔伤后,他仍强忍着剧痛为乡亲看病,致使伤情不断恶化,医院去治疗。当医院得知他是为村民看病而摔伤,免费为他更换了一块膝盖骨。

  李文强常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人的人品和名声比金钱更贵重;咱是医生,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比金钱更贵重;家乡的田园养活了咱,村上的乡党帮扶过咱,咱不能忘恩负义亏待了他们。”年,新农合推行前,他一直未收过出诊费、诊查费;遇到危重、疑难病人,医院联系,并亲自把患医院。新农合推行之初,他挨家挨户的宣传动员;医疗卫生宣传品逐家逐户发放;对规定管理的患者,坚持定期随访;对于卫生防疫工作,定然做到家喻户晓、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李文强把一切都献给了病人,但也留下了贫困的缺憾。妻子去世;父亲患肺癌,因缴不起高昂的医疗手术费,被病魔夺取了生命;家中而今只有两万元盖起的五间旧瓦房,除过他的医疗器械和药品,可以说是家徒四壁;为乡亲看病骑坏了两辆摩托车,去年花元买代步车时,还借了人家元;家中现在只剩下他一米三高、柱着双拐的严重的大骨节病的老娘和一个才从卫校毕业参加工作的养女和他。看着这贫困的家庭,想着他的感人事迹,怎么不令人感动落泪,肃然起敬。李文强啊李文强,说你是“最美乡村医生”、“群众满意的健康卫士”,你,当之无愧!

魏晓芳,女,年1月出生,铜川市妇联巾帼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魏晓芳凭借尚善若水、诚实守信的人格魅力,开公司,搞餐饮,干家政,办养老,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的实践中实现了一个农家女的崇高人生价值,先后被全国妇联评为“小额贷款先进工作者”,被省、市、区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巾帼创业标兵”“巾帼十杰”;被耀州区委、区政府授予“劳动模范”和“道德模范”称号;被铜川市委、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自幼善爱,服务乡邻

  魏晓芳从小生活在一个九口之众的贫寒而又温馨的大家庭,全家仅靠当民办教师的父亲一个月30元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乐于助人、诚实守信也成了她人生的梦想与追求。为了减轻父母养家的负担,高中毕业后,毅然走出了校园,加入到了拾落果的大军。当她把一大筐苹果提到家后,自己却舍不得吃一个,徒步爬山涉水来到照金镇集市当起了卖果女,一个暑假竟然赚了元钱,相当父亲一年的收入。当她看到邻居爷爷奶奶、大叔大婶给牲口粉碎饲料要走十公里山路时,毅然用卖苹果赚的钱买了台饲料粉碎机加工饲料。几年下来,她为家里赚了多元。

  爱岗敬业,关爱妇女

  结婚后,她凭着善心、爱心、责任心同丈夫在耀州区开办了大华工贸公司,创办了兴发餐饮有限公司。创业成功并没有使她止步,下岗失地妇女家庭生活的艰辛让她纠结,特别是独居老人无人照料,在孤独中生活,令她在伤感的同时产生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毅然决定成立家政服务公司,干好服务家庭特别是老年家庭的善事,让老年人在晚年生活得尊严、幸福、快乐。年9月,魏晓芳投入万元创办了铜川市妇联巾帼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服务理念是“安置一个人,温暖两个家,情系妇女心,服务万家人。”“三为”方针是“为家政服务培训合格人才,为下岗失地妇女安置就业岗位,为老年人提供温馨服务。”在培训中,公司坚持“三基本一突出”,即坚持家政服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培训,突出技能亮点特色培训,在医院、餐饮业等处建立了4个实训基地,让学员一对一的培训技能。三年多来,公司举办各类培训班38期,培训下岗失地妇女人,其中养老护理员人。为了使下岗失地妇女学到技能后能够及时就业,增加家庭收入,魏晓芳帮助36名学员申请贷款万元,指导98名学员创办企业,安置养老护理家政员人就业,增加了下岗失地妇女的家庭收入。

  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为了规范服务,她制定了“三不六统一”制度。“三不”就是:不培训不上岗,不体检不进家,不签合同不派工;“六统一”就是:统一岗位培训,医院体检,统一收费标准,统一持证上岗,统一服务标志,统一定期回访。高标准、心贴心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特别是老年人的信任和称赞,同时在服务中打造了“巾帼家政”和“小芳月嫂”两大知名服务品牌,公司也发展成为铜川市家政服务龙头企业,连续三年被省家庭服务业协会评为“诚信服务先进单位”,并在年1月公司通过了国家级家政服务管理体系认证。

  大爱无言,回报乡梓

  随着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考量着每个人的价值追求。魏晓芳去年注册了耀州区大槐树养老服务中心,在耀州区永安路街道办邻德社区投资万元代建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娱乐活动室为老年人免费开放,老年餐桌价廉味美,日均接待老人多人次,社区剧社每周举办三次演唱会,中心每周举办三次书画读书活动及乒乓球比赛,每月举办一次养生知识培训,丰富了社区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铜川市妇联、四创办为邻德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颁发了“美丽大家庭示范户”牌匾。公司旗下的铜川市尚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靠服务质量和信誉赢得了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养老服务示范项目,为特困、失能、孤寡老人免费提供生活照料、康复保健、膳食配送、知识培训等服务,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使这些老年人生活的更加幸福和尊严。

  大善大爱、奉献社会成了她人生路上的主旋律。她用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的言行谱写了一个个美妙的音符,演奏出了一曲曲美丽的乐章,在人生路上已经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年55岁的王淑云,是耀州区孙塬镇孙塬村人。24年前丈夫去世后,她一人承担起照顾公婆的重任。年,王淑云经人介绍与本村人张建华重新组合家庭,由于不愿抛下公婆,她改嫁时带上了二老。

  如果改嫁必须带上公婆——“我不能撇下二老不管”

  王淑云原本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然而在年,丈夫李战荣在打工时身亡,留下了妻子、父母以及10岁的女儿、8岁的儿子。遭受巨大打击的这个家庭,重担全部落在了王淑云的身上。在处理好丈夫的后事后,她向老人表示,会像女儿一样侍候两人一辈子。

  在王淑云眼里,公公婆婆是令人同情的,二老共生了6个孩子,只有她的丈夫成年结婚,但还遭遇变故身亡,白发人送黑发人。王淑云说:“二老这一生伤了太多次的心,唯一成年的儿子也不在了,我当儿媳的,不能撇下二老不管。”

  由于家中老的老、小的小,王淑云不能出远门打工,只能在周边打零工,有时候还要兼着干几份工作。亲朋好友看她一个人又是带孩子又要赡养老人很是辛苦,就劝她改嫁。一开始王淑云不同意,后来觉得自己照顾二老还要照看孩子渐渐力不从心,便同意遇到合适的人就改嫁,但有个条件:必须带上公公婆婆。这个条件吓退了一些想给她说媒的人,直到年,她经人介绍,认识了本村乡医张建华。

  丈夫被妻子的孝心打动——“这样的人不娶才是错误”

  王淑云在认识张建华后,将家里的情况说得很清楚,包括改嫁要带上公公婆婆。“她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张建华说,“最主要的是我看上了她这个人,别的都不重要。”

  听了王淑云的要求后,张建华没有“知难而退”,反而被王淑云的孝心所打动,决定与她一道分担生活的重担。“像我妻子这种情况,丈夫去世了,很多人就是一嫁了之,哪会去管公婆,可她处处为老人着想,说明她有孝心、有爱心、责任心强,这样的人不娶,那才是错误的选择。”后来,在张建华的劝说下,他的家人也打消了顾虑。

  “没想到淑云会这么做。”85岁的婆婆焦玉提起当年王淑云改嫁的情况时说。儿子去世后,她一度曾担心儿媳会丢下她和老伴不管,但得知儿媳要带着她和老伴改嫁,她自己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王淑云嫁给张建华后,他们两口子共要照顾5位老人,包括王淑云的公婆、自己的父母以及张建华的母亲,还要照顾5个孩子(张建华与前妻有3个孩子)。尽管压力不小,但他们尽量做到最好,甚至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王淑云公婆的身上。“好在我和妻子双方的兄弟姐妹都多,所以才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照顾我叔和我婶身上。”张建华说。

  与张建华结婚后,王淑云晚上和丈夫住在一起,白天等丈夫到卫生院上班后,自己就去公婆那里照顾二老。张建华下班后也经常过去干活。对于二老,张建华一口一个叔、一口一个婶,叫得很亲。由于自己是大夫,给二老看病更是常有的事。

  年腊月,王淑云的公公不小心在门前摔倒,突发脑溢血,动弹不得,王淑云守在老人床前照料,为老人端屎端尿,直到公公去世。现在婆婆也已经85岁,老人双目几乎失明,身边更是离不开人,王淑云干脆白天晚上都和婆婆住在一起。“婆婆眼睛看不见了,连饭碗有时都会打翻,身边没有人可不行”。

  村民无不钦佩感动——“这样的夫妻很难得”

  王淑云和丈夫的孝行,当地村民无不表示钦佩和感动,用村民的话说,“这样的夫妻很难得”。

  在耀州区孙塬镇孙塬村,只要一提起谁家的媳妇好,大伙儿顿时就打开了话匣子,话题总也离不开王淑云,都齐口夸赞她这个媳妇比婆婆的亲生女儿都亲、都好。

  村民张秀霞说:“我家离淑云家很近,经常没事了就到她家闲谝。亲眼见她和张建华齐心协力把婆婆精心照顾,给老人端屎倒尿、洗头洗衣服、剪指甲等,心里很是感动,她真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好媳妇,是我的好榜样。”村民徐清伍说:“我是一个上门女婿,和家里几口人都没有啥血缘关系,刚上门时总和一家人搞不好关系,而王淑云却对已故丈夫的母亲都那么好,我自己一个男人怎能做得不如一个女人,在王淑云的带动下,我改变了自己过去的想法,和一家人和睦相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王淑云就是我的榜样。”

  孙塬镇妇联主任董春玲说:“王淑云几十年如一日,带着婆婆改嫁后和丈夫一起不离不弃,婆婆多病体弱,身体一年不如一年,王淑云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它不仅是全镇妇女学习的榜样,而且也成为全镇干部群众教育子女的典范。”

来源:文明耀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