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在听了很多古琴曲后,依然没有做好听《普庵咒》的准备。或许因为它是一首佛曲,敬畏之心使我望而止步。看到曲名时,往往是跳过(现在看来是错过),点击播放下一首。学习和练习,更不在计划之内。

  遇见,毫无防备。一个浑厚的撮声伴着极具穿透力的两个泛音相遇的声音就在那一刹那直击耳膜,在胸腔反复激荡。我喜欢在假期去寺庙,不仅因为它远离尘世,它的香烟缭绕,木鱼声声,善男信女的虔诚,僧众的清净修行,大殿的庄严肃穆,佛教文化的神秘,都一次次触动着我的神经,促使我踏出追寻的脚步。而现在这掐撮之声,这进进复复的走手音,就轻而易举的把我带到了深山古刹,彷佛置身于一片祥和、宁静之所,又彷佛在我混沌之际,被醍醐灌顶,眼前的迷雾渐渐消散,一丝阳光闪现眼前。

  习,从查阅资料了解相关背景开始。《普庵咒》有咒语和琴曲之分。咒为普庵禅师(——)所说,相传可普安十方、驱除虫蚁。南师在《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中写到:这个咒语的本身非常单调而复杂,但念诵起来却很灵验。所谓单调,它是许多单音的组合,犹如虫鸣鸟叫,或如密雨淋淋,但闻一片淅沥哗啦之声,洋洋洒洒。所谓复杂,它把这许多单音参差组合,构成一个自然的旋律,犹如天籁与地籁的悠扬肃穆,听了使人自然进入清净空灵的境界。据明代《杨抡伯牙心法》记载:斯曲即普庵禅师之咒语,后人以律调拟之也。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和发展,伴配辞咒的琴歌演变成今日三种普庵咒琴曲,一是可配以辞咒诵唱的二十一段《释谈章》(‘释谈’即‘悉昙’的音转。‘悉昙’是梵语音译,义为成就。),二是可配以辞咒诵唱的十三段《普庵咒》,三是十二段的纯器乐化的琴曲《普庵咒》。近代著名古琴演奏家溥雪斋是弹奏《普庵咒》的代表人物。

  自此,敬畏之心回归生活。敬畏,不仅仅是远观不可亵玩焉,更是把心放回它本来的位置,自如的拿起以敬仰,躬身以践行。

  而后聆听。净手、焚香、端坐桌前,静听。无需强制自己的心毫无杂念,你的意识自会随曲子流转进入画面,亦或心无旁骛连摒弃了呼吸都不自知。

  学,并不简单。十二段冗长的减字谱先会在心理上给你一个小小的压力。六级曲目的定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让你怀疑自身能力是否具足。殊不知,琴曲犹如生命。即使岁岁相连年年复始,每一段亦有每一段岁月的精彩乐章,每一段有每一段的生命长度和深度,不经过时间的磨砺,不经过时间的晕染,生活的酸甜苦辣怎么会深入骨髓,生命的厚重怎么会刻骨铭心?而定义,不过是定义,正如我非我,相非相,根据对曲子的表现深度和难度而加以级别的区分不过是为了给出一定的循序渐进的指导。疑虑会摧毁我们已存的信心,最终与之擦肩而过。所以,抱着一步步踏踏实实走路的心态,一段段虔诚入心的练习,一次次实实在在的修行,对《普庵咒》的信仰也会随着每天一点点的攻克日渐沉淀在我们的内心,最终在指尖开出曼妙的莲花。

  第一段的重点在跨弦的两个泛音同声和谐上,左手找准徽位右手利落小撮,空灵一声如磬鸣,收魂摄魄于弦间。第二段我最喜欢一六弦的大撮,声如洪钟越林,响彻与胸。第三段的散按同声如经诵,拍数也由第一段的28,到第二段的54,增加到了72。第六段的拍数继续增加,到了。在速度的提高上,要注意平稳过渡,处理的从容、柔和才不失佛曲的祥和、庄严。难点在高音区跪指的准确平移和带起上,我想除了反复听音、试音、练音外没有更好的办法可以突破了。不仅第六段,七、八段也有高音区的演奏,所以音准一定到位,慢练以避免徽位差之毫厘而音谬以千里。另外,个人认为第九段的叠涓、第八段和十二段的轮指在处理时音要做到干净、清晰。整首曲子里的让指和关节过弦的熟练也会让音与音之间听起来更流畅连贯。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心,手勤、眼到、耳到、心平气和,功夫也就练就了。对于初学者来说,一首曲子就像一次长征,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没有必胜的把握,没有不断战胜困难的决心,只是凭借一时的激情,很难在古琴之路上看到别样的风景,收获到人生的另一份感悟,到达我们追寻的那番境界。

相关阅读推荐

醉翁之意不在酒

爱上古琴

结缘古琴

听曲

传承古琴技艺弘扬传统文化

客服交流群:

长按此码留住相逢

▼点这里,进入微店!









































北京比较好白癜风专科
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