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因与发病机制

(1)结核分枝杆菌分类:结核分枝杆菌包括人型、牛型、非洲型和鼠型,肺结核90%为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少数为牛型、非洲型。

◆注意:人不会感染鼠型结核分枝杆菌。

(2)结核分枝杆菌特点:结核分枝杆菌具有多形性+抗酸性+生长缓慢+抵抗力强+菌体结构复杂的特点,因为具有抗酸性的细菌很少,因此抗酸染色是鉴别分枝杆菌和其他细菌的重要依据。

(3)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途径,直径小于5μm的微滴能到达肺泡,因此其致病性最强。

(4)结核分枝杆菌致病机制:结核分枝杆菌并不释放毒素,结核病主要的免疫保护机制是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对控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作用不重要。结核分枝杆菌菌体成分复杂,主要是类脂质、蛋白质和多糖类。类脂质占总量的50%~60%,其中的蜡质约占50%,与结核病的组织坏死、干酪液化、空洞发生以及结核变态反应有关。菌体蛋白质以结合形式存在,是结核菌素的主要成分,诱发皮肤变态反应。多糖类与血清反应等免疫应答有关。

2.原发性肺结核与继发性肺结核的区别

结核病中最常见的是肺结核,肺结核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病两大类。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所引起的肺结核病为原发性肺结核,再次感染结核杆菌所引起的肺结核病为继发性肺结核病。

3.临床表现

(1)症状:

呼吸系统症状(1)咳嗽咳痰(最常见):咳嗽较轻、干咳或少量黏液痰,

若合并支气管结核,表现为刺激性咳嗽

(2)咯血:约1/3~1/2的患者有咯血

①痰中带血——病灶毛细血管扩张

②中等量咯血——小血管损伤或空洞血管瘤破裂

③咯血后低热——小支气管残留血块或阻塞性支气管感染

④咯血后持续发热——结核病扩散

(3)胸痛:结核累及胸膜时可表现为不剧烈刺痛

(4)呼吸困难:多见于干酪样肺炎和大量胸腔积液患者

全身症状

发热为最常见症状(低热+盗汗)

2)体征:多寡不一,取决于病变性质和范围,病变范围较小时,可以没有任何症状。

①渗出性病变范围大/干酪样坏死:可以有触觉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和细湿啰音等肺实变体征。较大的空洞性病变也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

②较大范围的纤维条索形成:气管向患侧移位,患侧胸膜塌陷、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并可闻及湿啰音。

③结核性胸膜炎:具有胸腔积液体征,气管向健侧移位,患侧胸廓视诊饱满、触觉语颤减弱、叩诊实音、听诊呼吸音消失。

④支气管结核:可有局限性哮鸣音。

4.肺结核诊断

(1)常用诊断方法:

①影像学诊断:胸部X线是诊断肺结核的常规首选方法,X线可见病变多发生在上叶的尖后段和下叶的背段。胸部CT易发现隐匿的胸部和气管、支气管内病变。

②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是确诊肺结核病的主要方法,每一个有肺结核可疑病灶或肺部有异常阴影的患者都必须查痰。痰标本收集时初诊患者要送3份痰标本,包括清晨痰、夜间痰和即时痰;复诊患者每次送两份痰标本。

5.鉴别诊断

(1)肺炎:主要与继发型肺结核鉴别,各种肺炎因病原体不同而临床特点各异,但大都起病急,伴有发热,咳嗽,咳痰明显,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抗菌治疗后体温迅速下降,1~2周左右阴影有明显吸收。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扩张、肺癌、肺脓肿:

(3)纵隔和肺门疾病:原发型肺结核与纵膈和肺门疾病相鉴别。

6.结核病的化学治疗

(1)化疗的原则:肺结核化学治疗的原则是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

(2)化学治疗的主要作用:杀菌、防止耐药菌产生、灭菌。

(3)化学治疗的生物学机制:

①结核分枝杆菌分类及对药物的敏感性:

结核分枝杆菌

A菌群:位于巨噬细胞外+干酪灶,细菌数量大,繁殖快,易产生耐药变异菌

B菌群:位于巨噬细胞内+空洞壁,细菌处于半静止状态

C菌群:位于干酪灶,细菌处于半静止状态,间歇性短暂的生长繁殖

D菌群:位于病灶中,细菌处于处于休眠状态,不繁殖,数量很少

结核分枝杆菌各菌群对药物敏感性分别为:A菌群对异烟肼最敏感(敏感性对比: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B菌群对吡嗪酰胺最敏感(敏感性对比:吡嗪酰胺》利福平异烟肼)、C菌群对利福平最敏感(敏感性对比:利福平》异烟肼)、抗结核药物对D菌群无作用。

(4)标准化学治疗方案:包括初治和复治化学治疗方案。

①初治活动性肺结核(含涂阳和涂阴)治疗方案:

②复治涂阳肺结核治疗方案: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强烈推荐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敏感患者按下列方案治疗,耐药者纳入耐药方案治疗。

(5)耐多药肺结核(NDR-TB)治疗方案通则:详细了解患者用药史,该地区常用抗结核药物和耐药流行情况;尽量作药敏试验;严格避免只选用一种新药加到原失败方案;WHO推荐尽可能采用新一代的喹诺酮类药物;不使用交叉耐药的药物;治疗方案至少含4种2线敏感药物;至少包括吡嗪酰胺、喹诺酮类、注射用卡那霉素或阿卡米星、乙硫或丙硫异烟肼和PAS或环丝氨酸;药物剂量依体重决定;加强期应为8个月,总治疗期为20个月或更长,以治疗效果决定。监测治疗效果最好以痰培养为准。

联系-







































北京比较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