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冬季后,昼夜温差很大,孩子们的身体较难适应,容易得传染性疾病,例如:出血热、流感、手足口病、腮腺炎、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经常困扰我们的孩子。建议家长朋友们为了孩子们的身体健康,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秋冬传染病,真正做到预防为主,保证孩子身体健康。
一、秋冬季常见传染病基本知识
1、普通性感冒主要表现为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
图源:网络
2、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图源:网络
3、水痘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是由一种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冬季尤为多见,并可形成流行。孩子被传染以后出现发热,伴有头痛、流涕、咳嗽等症状。
图源:网络
4、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黏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图源:网络
5、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图源:网络
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早期发现患者就地隔离治疗,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天,一般不少于病后7天。密切观察接触者。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流行期间不要携带婴幼儿到公共场所,免疫接种是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主要措施,接种对象为1-15周岁儿童。
图源:网络
7、出血热临床表现和感冒一样(发烧,流鼻涕,咳嗽),所以很难确诊,很容易被误诊。该病和感冒不同之处在于身上会出现血点,一般在腋下,喉咙,后背,请家长不要自己给孩子买药吃,带孩子去不规范诊所就医。
图源:网络
8、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小儿。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图源:网络
9、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排菌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
图源:网络
二、如何做好传染性疾病的防护工作
1、按时作息,保证睡眠,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注意防寒保暖。
图源:网络
2、根据空气质量情况,每天开窗通风,居家和教室每天开窗通风一小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图源:网络
3、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