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是第25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的活动主题是“携手抗疫防痨、守护健康呼吸”。这个主题寓意着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的情况下,另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也是当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防治工作时不我待!我们呼吁大家继续团结一心、共同携手,积极为消灭新冠肺炎疫情、遏制结核病流行而不懈努力,并为消除这两种传染病的危害、保护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贡献力量。
正确鉴别肺结核和新冠肺炎
同样属于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存在着很多共同之处,比如都有咳嗽、发热、肺部感染症状,传播方式以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病人都需要戴上口罩,医院医院等。那我们该如何鉴别肺结核和新冠肺炎呢?请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知己知彼,才能做好自我防护。01
致病元凶肺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属于细菌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冠状病毒病: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
02
症状中医认为肺主一身之气。肺位最高,与外界相通,故温邪外侵,首先被犯;肺又外合皮毛,风寒燥湿外袭,皮毛受邪,亦内合于肺。故肺为诸邪易侵之脏,邪必先伤。肺为清虚之脏,清轻肃静,不容纤芥,不耐邪气之侵。
故无论外感、内伤或其他脏腑病变,皆可病及于肺而发生咳嗽、气喘、咯血、失音、肺痨、肺痿等病症。
肺结核:
以持续咳嗽、咳痰2周以上为主要症状,有些患者伴咯血、午后低热、盗汗、乏力、消瘦、胸痛、呼吸困难等。
冠状病毒病:
以发热(高热居多)、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部分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
03
传染性两者都具有传染性,但传播途径不大相同。
肺结核:
主要是飞沫传播,肺结核患者通过吐痰、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带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传播给他人。
冠状病毒病:
主要以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但尚未确定是否可通过粪-口传播和气溶胶传播。
04
高危人群对于冠状病毒病,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
而对于肺结核,数据统计表明,从发病数来看,肺结核多发于青壮年,但从发病率来看,老年人风险更高,且以下7类人群是肺结核高危人群:
①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
②免疫低下的人群
③接受生物制剂/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
④HIV/AIDS人群
⑤糖尿病患者
⑥尘肺患者
⑦其他特殊人群
详情见:肺结核更偏爱这七类人群,早发现早治疗!(点击查看原文)
05
潜伏期二者均有潜伏期,但不同的是,肺结核潜伏期可能很长、甚至终身潜伏,肺结核潜伏期一般认为没有传染性;而冠状病毒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14天,在潜伏期就已经开始传播,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06
治疗肺结核:
肺结核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抗结核药物有20多种,包括一线抗结核药物和二线抗结核药物等,且肺结核的治疗周期较长,一般至少需要持续治疗半年以上。
冠状病毒病:
目前虽然没有特效药,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但许多症状能对症处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病情,患者通过加强自身免疫力也可有效对抗新型冠状病毒,治疗周期比肺结核短很多。
不管哪种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都是最关键有效的方法。
07
预防结核杆菌和新型冠状病毒都怕热、怕酒精,而且还怕紫外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那我们应该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呢?第一招:切断传播途径不随地吐痰,打喷嚏、咳嗽时用手帕捂住口鼻或者戴口罩,患者用品及时消毒清洗等,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第二招:减少细菌、病毒数量加强开窗通风,尽量让阳光照进屋子里。居家每天都要开窗通风一段时间。加强空气流通,可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第三招:隔离对具传染性的患者实施隔离措施,并让其积极配合治疗。第四招:增强免疫力加强锻炼、规律作息、健康饮食,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避免被感染的重要手段。校园呼吸道传染病预防
01
开展结核病、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
通过健康教育课、主题班会、宣传展板、黑板报、宣传窗,或开展讲座、播放影像制品等形式,对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广泛宣传结核病、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及卫生保健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02
创建良好的校园卫生环境
做好校园环境卫生清洁工作,消除卫生死角。特别要做好教室、宿舍、图书馆(阅览室)、餐厅等人群聚集场所的清洁、通风和消毒工作。
冬季,在做好工作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加强教室、宿舍、图书馆、餐厅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气温较低时,要在课前和课间休息期间利用教室和走廊的窗户开窗通气。学生宿舍管理员每天应督促学生在起床后将宿舍窗户打开通风。
03
落实健康体检、晨午检
及因病缺课登记和追踪制度
加强学生入学健康体检,特别是对肺结核、发热病人的筛查。要加强与卫生部门的疫情信息沟通,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聚集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发生。
落实学生晨午检及因病缺课登记和追踪制度,做好患病学生休学、复学管理。协助医疗卫生机构对肺结核、新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密切接触者筛查无异常的学生和教职员工可正常上课(上班),做好体温及健康状况自我检测。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或咳嗽、咳痰超过2周等疑似症状,应当及时到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04
做好校园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对发生在校内的新冠肺炎、聚集性流感、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疫情,要在当地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及时进行处置,并按程序及时逐级报告。
学生报告程序:班级卫生员——辅导员——系(院)指定负责人——学院疫情管理员——学院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办公室——院领导以及教育、卫生主管部门。
学校在同一学期内发生10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肺结核病例,或出现死亡病例时,镇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考虑是否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规定,核定事件,确定事件级别。镇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也可根据防控工作实际,按照规定程序直接确定学校是否构成肺结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构成学校肺结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严格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相关预案进行处置。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强化开展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防治肺结核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及时消除其恐慌心理。
点击“阅读全文”,我们一起做最美结核病防治宣传志愿者!
排版
苏文浩
审校
郭丽
责编
杨帆黄佳慧
编审
王宪伟
往期回顾:
○宅家新姿势,微博绿洲“云自习挑战”打卡,等你!
○34个班、名同学,东昌学院这门网课是如何上的?
○你不在的日子里,校园里的花儿都开了
○课程思政、人文关怀,东昌学院老师“在线”更“走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