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菌素试验
1.结核菌皮肤试验的简称。
2.确定结核菌感染及疫苗是否接种成功的方法之一。
3.对结核病人的筛查有重要意义。
4.临床上有2种试剂:
1.旧结核菌素(OT)
2.结核菌素的纯蛋白衍生物(PPD)。
5.试验方法有多种:皮上划痕法、贴敷试验、皮内注射等。国际通用的皮内注射法为现今我国普遍推广的方法。
适用人群
1.肺结核的可疑症状;
2.近期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
3.胸部X线异常;
4.怀疑患肺外结核。年龄越小诊断价值越大
不适于人群
1.正处于各种传染病的过程或者恢复期;
2.正在发热时,体温大于37.5℃,为可疑传染病前驱症状,应待体温正常后再进行;
3.各种器质性疾病的急性期,如心脏病、肾病、肝病等,机体免疫不健全者,如免疫缺陷。有过敏反应或者变态反应病史者,有诱发过敏反应。身体极度衰弱者。女性应避开月经期。其他预防接种时间不满2周者。
注意事项
1.注射前因先对药名、剂量、有效期进行核对。
2.注射当天不宜洗浴或对局部皮肤挠抓。若出现溃疡、水泡应保持皮肤清洁。
3.左臂无法完成可转为右臂,在记录单上注明
反应的判断
1.临床上规定的观察反应时间为72小时(48-96小时内皆可观察)。
2.我国规定将皮肤反应的硬结作为判断标准,红晕多为非特异性反应而不宜作为反应标准。结节的平均为(横径+竖径)/2
反应分级
1.阴性反应:无硬结或硬结直径小于5mm。
2.阳性反应:硬结平均直径为≥5mm。
5-9mm为一般阳性,用“+”表示。
10-19mm为一般中度阳性,用“++”表示。
≥20mm或不足20mm但出现水泡、出血、坏死、淋巴管炎任一表现均为强阳性,用“+++”表示。
强阳性反应的临床意义
强阳性反应:提示体内已严重感染,较易发病,为结核的特异性指征。成年患者体内很可能有活动性结核病灶,应进一步详查。对儿童则有诊断意义,应予以治疗或预防性治疗。
一般阳性反应
1.曾经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但目前已达到治愈。
2.未接种卡介苗者正处于结核活动期。
3.已经成功接种卡介苗。
4.新近阳转者。必须考虑是否存在卡介苗接种史,接种卡介苗者一般呈弱阳性的过敏反应,持续时间较短,一般2-3年完全消失。活动性结核反应强烈而持久,年龄越小意义越大,小于3岁尤其小于1岁未接种卡介苗者,出现阳性反应者应判断为活动性结核病并进行治疗。
阴性的临床意义
1.不能排除结核病,即使确认为活动性结核病患者,亦有约5%患者出现阴性反应表现。
2.假阴性结果:临床多见于:
1正处于变态反应前期,感染了结核杆菌尚未发生变态反应之前的阶段,多为感染后的4-7周。
2免疫系统受干扰时。重者结核病、消耗性疾病、急性传染病、发热、烧伤、大手术、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接种其他疫苗不足一月。
3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肿瘤、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霍奇金病、结节病、艾滋病等。
4使用了过期的结核菌素、操作不规范。
5判断反应失误、记录错误等。
王宏转发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