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晏雯
通讯员王敏张全录
63岁的谢师傅,因咳嗽、发烧医院,却惊讶地发现,肺癌与一种被称为“传染性癌症”耐多药肺结核病,在他肺上相遇了。好在,医生连创胸外科领域的三个“惊喜”,奇迹般将肺癌化为无形,将传染性癌症控制,并把毁损右上肺切除,还成功实现支气管上肿瘤病灶的袖式切除。1月17日,他成功出院。
蒋钰辉了解患者术后康复情况
六旬肺癌患者又感染了肺结核
四个月前,谢师傅因咳嗽、发医院就诊,医生发现他的右上肺因实变而消失。通过气管镜探查,医生在右上肺支气管的管口处发现一乳白色的巨大新生物,将右上支气管死死堵住。
右上肺被“断气”,原本应该坍缩,但却呈现出膨胀实变。进一步检查发现,原来右上肺内滋生了大量结核菌,导致大量分泌物、粘连充斥其中,在出口被“新生物”堵死的条件下,右上肺就只能不断膨胀、实变、毁损。
气管镜下右上肺支气管口肿瘤
而接下来,一个个坏消息接踵而来。首先,这些结核菌在检测中发现具有耐药性。也就是说,谢师傅患上了被称为“不死癌症”的耐多药结核病;另外,新生物也被病理诊断为肺鳞癌,且处在IIIA期(局部晚期)。
癌症与“不死癌症”同时出现在一名患者的肺上,且将肺部分毁损,这几乎是“判了死刑”。
定向“投喂”和“反迷惑”双管齐下
尽管如此,医护团队并没有放弃。医院肿瘤科李铭、李俊等专家讨论后认为,谢师傅的肺癌仍可以通过局部介入疗法、免疫疗法(全身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进行治疗。
介入化疗是一种新型的抗癌手段。在治疗过程中,李铭等专家通过超微导丝,直接联通为肿瘤体供血的血管,将药物定向“投喂”给肿瘤体,药效增强,副作用降低。
抗癌治疗四个月后,肿瘤病灶明显吸收(右侧为四个月后的CT影像)
免疫疗法则是一种对肿瘤的“反迷惑”治疗手段。肿瘤细胞为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会利用自然产生的分子来迷惑免疫系统,关闭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反应。李铭等专家通过针对PD-1免疫检查点的抑制剂,破坏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激活身体自身的免疫细胞,杀死肿瘤细胞,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通过上述两种方法的应用,谢师傅的肿瘤瘤体逐渐吸收、缩小,四个月后,仅残余少量肿瘤组织。因为堵塞支气管的肿瘤消除,右上肺内的支气管逐渐畅通,脓液、分泌物被排出,留下一个千疮百孔的右上肺。
一台手术挑战胸外科领域两大难题
为彻底治愈肿瘤和耐药结核病,谢师傅被转入医院外科。在这里进行右上毁损肺的切除,以及右上支气管肿瘤的袖式手术根除术。
毁损肺切除是胸外科领域的难点,因为毁损肺与周边粘连变形,这里又密布着肺动脉、心脏大血管等重要血管,稍有不慎就会危及患者生命。同时支气管袖式切除术是胸外科领域的又一难点。而一台手术,挑战两个胸外科领域的难点,还必须用微创手段,管中窥豹式地进行,这样的难度在国内都极为罕见。
然而,凭借多年胸腔镜技术的沉淀、积累,毁损肺很快就被切除。之后,主刀医生蒋钰辉副主任对曾经生长肺鳞癌的右上支气管病灶进行切除。按照肺癌手术原则,他们先以支气管上原肿瘤病灶处为中心,在其上下两个方向,选择适度安全距离进行上下两端的切除,剔除病灶;然后将两处断面取样,进行快速病理分析,确定断面已经远离肺癌病灶,没有癌细胞抵达此处。之后,像“缝衣袖”一样,将剩余的支气管上下连接。
这一台手术,成功解决了胸外科领域的两大难题。同时,在药物的作用下,患者的耐药结核病也得到了控制。医生接二连三创造“惊喜”,成功改写了谢师傅的命运。谢师傅成功出院后,只需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即可。
(图片由医院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