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24日
第24个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关于结核病!
你要知道的!
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时不我待,行动起来,终结结核”。肺结核在我国法定传染病中发病和死亡数排在第2位。结核病发病率和死亡人数如此之多,我们如何远离结核病的困扰呢?下面咱们就一起了解一些结核病的小知识吧:
病例
29岁,青年男性,2月来节食减肥,10天前出现发热,体温39°C,伴有畏寒、寒战,夜间盗汗,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轻度升高,诊断“支气管炎”,服头孢类抗生素3天效果不佳;再次就诊时复查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较前有所增加,胸部X线片提示“右上肺肺炎”,使用左氧氟沙星后体温降至正常。但仍有盗汗、乏力,查胸部CT检查发现:双肺多发小结节影及渗出影,右上肺空洞。怀疑肺结核可能,行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为阳性。来我科住院,支气管镜检查提示双侧支气管炎性改变,右上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送检病原学检查,结果提示:结核分枝杆菌核酸阳性。诊断为肺结核,开始抗痨治疗。
21岁,男性,3天前着凉后出现发热,伴头痛、疲乏,无咳嗽、咳痰,化验血常规是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正常,血沉增快。胸部CT检查发现双肺多发结节影、斑片影、树芽征。患者无咳嗽、咳痰,入院后给予高渗盐水雾化诱导痰,送检病原学检查,结果回报:结核分枝杆菌核酸阳性。诊断为肺结核,开始抗痨治疗
提示
结核感染症状多呈慢性表现,非常隐匿,在机体免疫系统足以“抗衡”结核杆菌的侵犯时,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一旦“着凉”、“劳累”、“节食减重”等免疫状况受损,则可显现出结核感染症状来,比如发热、咳嗽、咳痰、乏力、周身不适,这种情况下往往被当作感冒、支气管炎、肺炎,不加鉴别的使用抗生素会使病情暂时“好转”,实际上造成了肺结核的诊治进一步延迟,肺结构的逐步破坏和对周围人群的传播。下面一个病例比较完整的显示了在免疫力正常的人群里,肺结核的延迟诊断可达近1年。
结核感染后不一定都会发病,大部分(约90%)的结核感染者终身不会发生结核病,剩余10%可能会罹患结核病(图1),这其中又有部分患者可自愈,在肺上留下“钙化灶”、“索条影”等标记。有肺结核密切接触史者可行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或结核感染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以此判断是否感染了结核,并行胸部X线片或胸部CT、痰液病原体检查等判断是否患结核病。痰抗酸涂片、分枝杆菌培养等是传统的检测方法,痰分枝杆菌核酸检测是近些年来快速发展、广泛应用的较快速便捷的手段。但每项检查受机体状态、疾病进程、检测手段本身局限性等影响,需在专业医师的判断下准确诊治。
你必须知道的!
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时不我待,行动起来,终结结核”。肺结核在我国法定传染病中发病和死亡数排在第2位。结核病发病率和死亡人数如此之多,我们如何远离结核病的困扰呢?下面咱们就一起了解一些结核病的小知识吧:
一、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
二、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
三、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当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
四、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五、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还可避免传染他人;
六、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
七、养成勤开窗通风的习惯;
八、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
图文:校医务室、网络
编辑:郭昕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