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星期五晚7:28,中医萝卜公益学堂“中医说天人相应”顺利开展,讲座邀请了湖南中医药大学青年讲师团的严暄暄老师为大家讲解,从“天应相应”之说的由来、中医“天人相应”学说的内涵以及中医天人相应理念与育儿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老师介绍天人相应
?自然界(大宇宙、宏观整体)——互为映照互相感应互为反应——人(小宇宙、微观个体)
?天人相应的理论基础: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思想渊源:《庄子·达生》
"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
《易经》强调三才之道。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
“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
汉代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
?天人相应(和)的文化心理:
顺其自然和而不同
中医“天人相应学说的内涵”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内经·灵枢》)
—相感应,相适应,相顺应
指人体与大自然有相似的构成或相似的变化规律。揭示在预防疾病及诊治疾病时,应注意自然环境及阴阳、四时、气候等诸因素对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及其影响。
1、昼夜节律:
生理性的:早上排大便,卯时5-7点,消化系统的节律。倒时差。?生病有“旦慧昼轻,夕加夜甚”一说,如:结核性胸膜炎?也有的晨重夜轻,如:抑郁症也有与昼夜阴阳同步,如:发烧
2、七日节律:
很多感染性疾病要么7天好,要么14天,要么21天。?蛋孵鸡7*3=21天,猫怀孕7*9=63天,兔子怀孕7*4=28天,老虎怀孕7*15=天,
人类怀孕7*40=天
—7日节律普遍存在3、月节律:
女性月经周期
坐月子
e.g.健美的肉产后没了,一个月后回来了。
4、年四季节律:
脉象:春弦,夏洪,秋浮,冬沉
机制:天人相应
生物节律与生态环境、地球和日月星辰的运转有关。大自然是人类的父母,大自然有什么,人就有什么。大自然日月星辰的运动节律,就是人体和生物体有节律的根本原因。
“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黄帝内经》
中医天人相应理念与育儿
认识自然规律
利用自然规律
天人相应
顺应自然
改造自然
中医
养生预防
治病
1、因时制宜:根据时令气侯节律特点,来制定适宜的养护和治疗原则。
时间
经络
宜
忌
亥时(晚9时—11时)
三焦经
心平气和
熬夜、生气、饮茶
子时(子夜11时—凌晨1时)
胆经
睡觉
熬夜、吃夜宵
丑时(凌晨1时—3时)
肝经
熟睡
熬夜、生闷气
寅时(凌晨3时—5时)
肺经
熟睡、导引吐纳
熬夜
卯时(早晨5时—7时)
大肠经
起床喝温水、排便
饮酒
辰时(上午7时—9时)
胃经
吃早餐
不进食
巳时(上午9时—11时)
脾经
适量饮水
思虑过度、久坐
午时(上午11时—午后1时)
心经
吃午餐、小憩
过饱、过饥、餐后马上运动
未时(午后1时—3时)
小肠经
起床稍活的
过饱
申时(午后3时—5时)
膀胱经
饮水、多排小便
久坐、憋尿,
酉时(午后5时—7时)
肾经
吃晚餐、散步
进食肥腻、生气
戌时(晚7时—9时)
心包经
心平气和、泡脚
生气、饮茶
2、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域的环境特点来制定适宜的养生治疗原则。
?疾病的地域性:
食道癌——河南、河北,胃癌——西北及沿海各省,
肝癌——东南沿海及东北,瘴疟——岭南及滇南地域,
血吸虫病——长江及沿海地区,脚气——东南等湿地,
地方性甲状腺肿——高山远离沿海之地
?饮食养生学:天人相应、调补阴阳、审因用膳,饮食应与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相适应
例如,潮湿环境——适量地多吃一些辛辣食物(辛辣食物并不适于生活在干燥环境中的人群)
3、因人制宜
人乃天地生,孩子们生来体质不同。l不同体质的孩子发病倾向、得病后的病证发展转归、日常的调理养护都不一样。
肥胖小儿易患湿疹、腹泻;燥热体质易患乳蛾、口疮口糜;
阳盛质新生儿易患红臀、痱子,不易患水肿;阴盛质易患水肿,不易患红臀、痱子。
绿色生活方式
传统教育观倡导人与自然共同、和谐发展,人要崇尚自己的生命并兼爱宇宙万物。?强调整体性、和谐性、平等性。?为此,我们从小被教育关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生态伦理,环保意识:敬畏大自然,爱护大自然,就是爱护人类自己。——相适应
例如:少开空调,少人工。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无形的生命需求,内心的心性修养
“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培养不找借口的习惯
“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於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於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於心,则烦恼之情增。”《老子》——克服焦虑的情绪
依照人类成长的自然法则,用科学的方法了解孩子各阶段的心理以及生理的变化以及需要,保留灵性和心性,保持天性的释放。
END
文案
韦东阳版式
韦东阳责编
韦东阳审核
谢雪姣指导老师
青年讲师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