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结核、水痘特点,掌握预防控制方法
01肺结核
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侵袭肺部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咳嗽、咳痰两周以上
咯血或血痰
胸闷、胸痛
低热、盗汗、乏力
食欲减退、体重减轻
值得注意的是,学校结核病患者大多为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学生,此时患者常由于胃肠功能紊乱,食欲减退,导致营养物质摄入减少,从而合成代谢降低。这种病理生理改变,容易引起造血系统功能障碍,慢慢就发展为贫血。-学年,我区校园报告的几例结核病患者多因长期的肠胃不适、体乏、贫血等不典型症状就医,此时校医保健老师、家长可结合接触史、既往史等考虑学生感染结核病的可能。
(两例肺结核病例早期发病过程)
在学校传染病监测分析中发现,校园结核病发病特点有以下总结:
①学生结核病早期症状不典型、体征不明显,甚至无自觉症状,易被忽略。
②一部分学生是通过体检才发现患有肺结核而就诊治疗。
③好发年龄一般为12岁以上的中学生。
④学生患者治疗效果好,治愈率高。
⑤学校人群集中,容易发生爆发流行。
这些特点对于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家长来说至关重要,这提示着以下几点:
①积极发现学生中的肺结核病人,努力控制传染源。
②发现可疑症状者,立即到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检查。
③学生、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进行新生入学体检、高二结核筛查等工作。
④尽早接受治疗才能最快痊愈,切忌拖延、隐瞒。
⑤学校人群集中,必须严格执行隔离才能预防爆发流行。
⑥加强身体锻炼,合理营养膳食,提高自身素质才是预防疾病的万能法宝。
最后关于结核,结核病通过积极治疗可以痊愈,肺结核病人开始接受正规治疗后2-3个星期传染性就会逐渐消失,无传医院复学复课证明是可以复学复课的,对结核病人应该给予关怀和照顾,不应该歧视结核病人。
终结结核流行,自由健康呼吸
02
水痘
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症状:
发热
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
皮疹主要发生在胸、腹、背部等主体躯干部。
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接触或飞沫传播。
水痘不同于结核,水痘的症状特征明显、大多数典型,较易辨认。
水痘是我区中小学校最高发的传染病,特点:
6-15岁均易感染,8-12岁感染人数更多,且多为男生
明显季节性,9-11月、2-4月中小学校水痘常出现爆发
传染性强,可通过接触/飞沫传播
这些特点提示我们:
①以小学4-6年级学生为防控重点人群。
②秋季学期学校在9月下旬前加强水痘的防治知识宣传。
③晨午检重点排查同班级有无胸、腹、背的红色斑丘疹、水疱等症状学生。
④课间班级开窗通风,放学后可进行预防性消毒。
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流行最经济与高效的措施,适龄接种水痘疫苗可有效预防校园水痘爆发流行。
隔离传染病人是阻止传染病传播的根本性措施之一,水痘的潜伏期为14-21天,其隔离期为隔离至发病后14天。
划重点
除了水痘和肺结核,全区常见的校园传染病达20种,其中水痘最为高发,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次之,同时应警惕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建议:
一、9月下旬前加强水痘和其他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流腮等)的防治知识宣传。
二、根据不同学校场所结构、消毒面积及卫生人员配置,建议加强预防性消毒次数为小学≥2次/周,中学≥1次/周,并针对在校发病情况作随时消毒、疫源地消毒。
三、小学2-4年级学生以高发水痘、疱疹性腮腺炎、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为主,应采取阻断传播途径为主的消毒措施以加强预防控制消化道传染病及呼吸道传染病。
四、各中学以传染病多样多发为主,存在个别寄宿制学校有较大聚集,应采取管理传染源为主的管理措施以减少病例聚集及传播,其中肺结核依旧是防控重点。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