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楷模”2月榜单发布,

远安县良心村医祁万新当选“荆楚楷模”!

让我们一起为楷模点赞!

良心村医祁万新祁万新,男,年3月出生于远安县花林寺镇龙凤村,现年60岁,毕业于花林寺中学,年由大队安排拜师学医,18岁便步入卫生战线,年跟随宜昌医疗队在该镇卫生院进修一年后,担任龙凤村卫生室医疗工作至今约四十多年,中医造诣深厚,造福一方百姓。期间,因农村卫生工作表现突出,曾多次获镇卫生院授予“优秀乡村医生”称号。

良心村医的感人事迹

祁万新:医者父母心责任重于天

他是一名64岁的乡村医生,外表憨厚,为人朴实;

他每月门诊超过人次,邻近县市的众多患者慕名而来;

他行医46载,群众有钱没钱,他都看病给药;

他收入微薄,每天骑摩托车穿行山涧风雨无阻;

他对群众的求助毫不吝啬,帮扶过的贫困患者不计其数……

他叫祁万新,是龙凤村大山深处的“最美老中医”,他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践行着医者“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天职,成为一方百姓的健康守护神。

每月耐心接待患者千人

说起开始行医看病,祁万新回忆是始于年,当时他还只有18岁。

“立志行医的初衷源于16岁的时候,我得了一种慢性结核性胸膜炎的病,因为家里贫困,看不起病,送医院不收,就一直在家里吃药拖延,后来病情越来越严重,医院治疗一个多月才九死一生,捡回一条命。从那时起,我就立志要做一名医生,为那些家庭贫困,看不起病的村民提供帮助。”

今年是祁万新从医的第46个年头。在46年的学习和实践中,祁万新深悟中医之道,特别擅长腰椎间盘突出、风湿性关节炎、三高症、慢性胃炎及妇科、儿科等疾病的治疗。针对不同患者的特点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指导患者进行食疗、体质调养。独特的中医疗法,还吸引了很多外地患者前来就诊,不仅有宜昌境内的,甚至来自武汉的患者也慕名而来求医。最忙的时候,他每月门诊超过人次。

处方没有一张超过30元

谈起祁万新的医术,当地村民们赞不绝口,医院都看不好的疑难杂症经他诊治后,病情往往都有明显好转甚至痊愈。

来自当阳的小伙子,结婚三年未生育,听人介绍后来到龙凤村卫生室,经过治疗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健康的孩子;一位凤阳村的病人,肚脐疼了20多年,四处寻医都不见效,后找到祁万新,只吃了三服中药便痊愈;一长期腿麻的村民,四处奔走寻医都未有明显好转,直到祁万新为其尝试中医疗法后恢复健康。

虽然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了,但他的收入并不高。在祁万新开出的处方中,大多都是10多元钱的,没有一张超过30元。“一般开的处方都不超过25块钱,经过新农合报销后,病人就诊一次差不多十几块钱。”祁万新介绍说:“现在看个病不容易,特别是农民收入都不高,能用便宜方子就看好的病尽量不开贵药。”他用价格较低廉的中药和中医独特疗法为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深受患者好评,患者满意率在98%以上。处方中,纯中药和中医药参与治疗占门诊人次80%以上,实实在在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医者仁心为患者垫付药费20多年

记者在祁万新的家中看到一个发黄的本子,上面记载着年,他先后为位贫困患者垫付了医药费,截至现在,仍有元医药费没有还。“以前,村民都穷,有些人交不起药费,在我这里拿了药之后,就说先记着账,不知不觉就记了一本。从80年代开始到新农合时,家里这样的本子有20多个。”祁万新说。上个世纪80年代初,龙凤村有位村民患重病丧失了劳动力,妻儿也离他远去,家里十分困难。男子在家中病得起不了床,祁万新上门为他治疗,亲自照顾他,帮他缓解了病痛的折磨,男子去世时,祁万新已先后为他垫了多元的治疗费。村里还有一位孤寡老人患脊柱炎,祁万新已无偿为他垫了20多年的药钱。据了解,20多年来,祁万新为村民垫付药费无数,到现在仍有2万余元钱没收回。那时,祁万新一年当医生的收入也就多元,东奔西跑地给人看病,平均一年下来还要替人垫上多元的药费。祁万新和妻子张遵武种了十几亩农田,又养猪又喂蚕,起早贪黑地干活,才算是把这个缺口填上了。

“在坚持并热爱了一辈子的医务工作中,村民的信任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只要活着一天,就争取多看几个病人。”祁万新说。不求回报的付出以及高尚的医德,也使得祁万新赢得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口碑医生”。

不忘初心坚守医德显大爱

在祁万新的老家龙凤村,村民都说他不仅医术高明,更是有名的“耐烦医生”,面对患者的询问,他总是耐心地讲解病情,细心地交待平时生活和预防事项,直到打消病人的全部疑虑。面对突发急病的病人,就算是深更半夜,他也是立刻背起背包出诊。有一次,他正在耕田,有人请他出诊,他提着药箱走三四里路,给人送去2毛钱的去痛片。等回家时,自家田里的牛早已不知道跑哪里去了。因为他的医术高明,就连邻村的人也经常请他看病,他也是有叫必应。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个冬天,大雪封山,邻村一村民5岁的儿子高烧不退,村民来请他出诊,于是他冒着风雪就出了门,踩在雪地上不知深浅,4公里的路走了2个多小时才到。回家路上,天已经黑了,山路结了冰,人无法在上面站立,他只有坐到冰面上,一路滑回去。6年,为了缩短上门看诊的时间,50多岁的他又学会了骑摩托车去给人看病。祁万新告诉记者,虽然苦没少吃、钱没多赚,可却落得了一个心安。祁万新对记者说:“我可能上了一种叫‘看病’的瘾,看到别人生病,我就要上前去治疗,否则心里就过意不去;如果放任病人不管,我感觉对不起我的职业。”记者了解到,和祁万新当年一起共过事的人,有些当了官,有些去外地开了诊所,赚了大钱,可祁万新仍扎根山区,坚守清贫。对于赚钱的事,祁万新看得很淡,他用明代王肯堂的名言鞭策自己,“欲济世而习医则是,欲谋利而习医则非”,要求自己“利心淡,仁心现”。

医者仁心

医民无数,垫费万千,问境界何高?一生道德践行者;

济世良心,悬壶天职,叹情怀之朴!百姓健康守护神!

说了这么多,关键的来了!

这样医术高明又具有业界良心的医生怎么联系?小编都替你们打听好了!

坐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