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肾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一起来看一下!
年轻男性因难治性高血压就诊,病因经抽丝剥茧似的筛查已明确,但短期内为何再次发作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病例简介
基本情况:患者,男,23岁
主诉:
发现血压升高1年余。患者于年11月于外院确诊“肺结核”时发现血压升高,当时血压为/90mmHg,无头晕头痛等不适,未重视、未服用降压药物。
自年3月起患者血压突然升至/mmHg,偶伴有耳鸣头痛,遂开始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片qd、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qd、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qd”控制血压,自诉服药期间血压波动于-/85-mmHg。
于.2.14医院行腹部CT示肾上腺可疑结节,为明确高血压原因及进一步控制血压收入上海交通大医院高血压科。
病程中,患者精神、饮食、睡眠尚可,大小便未见明显异常,偶有夜尿,睡眠无打鼾,近期体重无明显增减。
既往史:
年11月确诊为“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医院就诊,给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三联抗结核治疗1年,于年1月起停服;否认吸烟、饮酒史;出生体重为2.45Kg,为出生低体重儿,否认早产史;父母均无高血压病史,有1妹妹,血压正常。
查体:体温36.5℃,心率79bpm,呼吸18次/分,血压/89mmHg,身高cm,体重53Kg,身体质量指数(BMI)19.47Kg/m2。
神清,精神可,无满月脸,无面部痤疮,伸舌居中,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压痛,皮肤、巩膜未及明显黄染、瘀点、瘀斑,未见明显皮肤紫纹,双侧颈动脉未闻及杂音。心率79次/分,心律齐,无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啰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剑突下至脐部可闻及吹风样血管杂音,肝脾肋下未及,NS(-),足背动脉搏动无异常。
辅助检查:(.2.14,外院)腹部CT示肾上腺可疑结节(图1)。
图1:肾上腺CT平扫:左肾上腺增粗(箭头)
年轻男性,既往无高血压家族史,CT发现可疑肾上腺结节,是不是内分泌性高血压?
所以该患者的主治医师为其逐一排查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甲亢等。
检验结果如下:
经以上检查,肾上腺及甲状腺激素正常,可以排除了原醛、库欣、嗜铬细胞瘤,甲亢等内分泌性高血压。患者尿常规基本正常,肾功能正常,无蛋白尿,排除肾实质性高血压。
01
检查做到这,下一步该如何呢?
患者有低血钾及醛固酮增多症,肾素不低,为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查体闻及腹部杂音,需考虑肾血管性高血压可能。
所以下一步对该患者进行了肾动脉CTA检查
图2、3,肾动脉CTA:双肾动脉狭窄
图4:99mTc-GFR:右肾:24.5ml/min,左肾:49.6ml/min,右肾功能明显下降
肾动脉CTA(图2,3)提示双肾动脉狭窄,同时完善分侧肾功能检查,右肾GFR明显下降(图4)。
肾动脉狭窄的病因有哪些呢?
A动脉粥样硬化
B纤维肌性发育不全
C大动脉炎
常见的青年患者的病因为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或者为大动脉炎,那么下一步还需要哪些检查来辅助诊断呢?
患者CRP,ESR等炎症因子均正常,且肾动脉CTA呈串珠样改变,考虑纤维肌性发育发育不良可能性大。
纤维肌性发育不良(FibromuscularDysplasia,FMD)是一种特发性、非炎症、非动脉粥样硬化的节段性血管性疾病。早在年Ldbttr等就首次报道了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病例,但直至年才由Palubinskas等经血管造影证实,将这类病因不明的系统性血管疾病命名为FMD[1]。
FMD主要累及中小动脉,如肾动脉,颈、椎动脉,颅内动脉,髂动脉及肠系膜动脉等,偶尔也可累及冠状动脉;若早期发现进行干预则预后良好,但长期血管病变则可导致动脉狭窄,闭塞,动脉瘤或夹层[2],乃至心血管事件发生。
最近发表的CORAL研究——一项肾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随机对照研究,造影中发现了5.7%的患者(平均年龄71.8岁)为肾动脉FMD导致的肾动脉狭窄[3],由此估计以前我们可能远远低估了肾动脉FMD的发病率。
在欧美,一般认为肾动脉FMD是引起肾动脉狭窄的第二大病因,约占10%[4]。我国尚缺少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
接下来对患者进行了肾动脉造影,术中见右肾动脉开口及进段狭窄且呈“串珠样”改变(图5),左肾动脉开口及进段局灶性狭窄(图6)。
同时行肾动脉IVUS,检查结果表明:右肾动脉正常中膜消失,“新生内膜”明显增厚,考虑中膜型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可能性大(图7);左肾动脉未见明显内中膜增厚,仅仅见管径明显变小,考虑外膜型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图8)。
故行双肾动脉成形术:右肾动脉经扩张后狭窄基本消失,血流良好;但左肾动脉行球囊扩张后出现内膜撕裂,予以支架植入术,术后血流恢复。(图9,10)
图5:右肾动脉近段呈“串珠样”狭窄图6:左肾动脉开口及近段狭窄
图7:右肾动脉IVUS右肾动脉正常中膜消失,“新生内膜”明显增厚图8:左肾动脉未见明显内中膜增厚,仅仅见管径明显变小
图9:右肾动脉PTRA术后,残余狭窄10%图10:左肾动脉支架术后,狭窄消失
术后2周患者减药至厄贝沙坦mg/d单药治疗,血压控制在/80mmHg左右,1月后停用所有降压药物,血压仍控制良好,遂未再监测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抗治疗3月后改为阿司匹林单药抗血小板治疗。
02
术后随访,为何肾动脉会再次狭窄?
但是该例患者的病情并未告一段落,术后3月,患者再次出现头晕头胀,自测血压/90mmHg,未予以重视,术后6月,血压高达/mmHg,故再次就诊,考虑“肾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收治入院。
入院后查体:
图11:99mTc-GFR:右肾:16.8ml/min,左肾:47.3ml/min,右肾功能较术前明显下降
患者血压再次升高,考虑PTRA术后再狭窄可能性大,GFR证实肾功能较前有明显下降(图11),故再狭窄诊断明确的。
04
短时间内再次狭窄,是不是大动脉炎呢?
但是炎症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结合患者2年前有过肺结核病史,虽然经过正规抗痨治疗,但仍需排除结核性大动脉炎可能。
所以完善了结核的相关检查,结核感染T细胞:(A抗原)28↑,(B抗原)64↑,患者T-spot明显升高,经肺科,风湿免疫科等联合会诊,考虑结核性血管炎导致的肾动脉再狭窄,建议肾动脉球囊扩张术后再次抗痨治疗。
年11月患者再次肾动脉造影术,术中见右肾动脉开口及近段明显再狭窄且呈“串珠样”改变(图12),左肾动脉支架内90%以上再狭窄(图13)。均予以球囊扩张术,术后狭窄消失(图14,15),血流恢复。
图12右肾动脉球囊扩张术后再狭窄图13左肾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图14,15:球囊扩张术后,狭窄消失,血流良好
术后患者正规抗痨治疗,术后2周患者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23.75mg/日,血压控制在/80mmHg左右,1月后停用所有降压药物,血压仍控制良好。患者服用拜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抗治疗3月后改为阿司匹林单药抗血小板治疗。目前已术后1年半,患者未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正常。
该例患者在肾动脉血运重建后仍再次出现狭窄,考虑与合并结核感染有关,由于肾动脉狭窄的存在,导致首次抗痨治疗并不能杀灭肾脏中的结核杆菌,故在肾动脉血运重建后,结核性大动脉炎导致再狭窄。而第二次介入治疗后,在肾动脉血运充足的情况下,再次抗痨治疗,这样可以彻底消灭结核杆菌,故再次介入治疗后未有再狭窄发生。
通过该病例我们还可以得到哪些启发呢?
肾血管性高血压是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之一,对于特定的人群需进行筛查,年欧洲FMD诊治专家共识指出[2],对以下高血压人群需进行肾动脉FMD的筛查:
●30岁以下,尤其是女性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3级,急进型高血压及恶性高血压患者;
●难治性高血压;
●无泌尿道手术史的小肾患者;
●腹部可闻及杂音,但无明显动脉粥样硬化;
●在肾动脉以外的其他部位血管发现有FMD的患者。
该患者经肾动脉CTA明确为双肾动脉狭窄所致的肾血管性高血压,但查病因时对病因考虑还是欠周全,仅仅把思路集中在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或是大动脉炎,忽略了比较少见的结核性大动脉炎。所以临床上对于病例资料的分析应该更全面。
参考文献:
[1]OlinJW,GornikHL,BacharachJM,BillrJ,FinLJ,GrayBH,tal.Fibromusculardysplasia:statofthscincandcriticalunanswrdqustions:ascintificstatmntfromthAmricanHartAssociation.Circulation.;(9):-78
[2]PrsuA,GiavariniA,TouzE,JanuszwiczA,SapovalM,AziziM,tal.Europanconsnsus[3]HndricksNJ,MatsumotoAH,AnglJF,BahtiA,SabriSS,ParkAW,tal.Isfibromusculardysplasiaundrdiagnos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