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疾控

传播健康知识

展示疾控风采

70周年庆

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围绕庆祝建国70周年主题,

认真总结我省疾控工作的发展历程和重点成效。

我们推出:

“建国70周年,讲好疾控故事”主题专栏,

本期是第一期,

请跟随我们,

一起来看我省免疫规划40周年的防控成效。

40年前,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福建省各级迅速成立了预防接种技术管理和实施部门。40年来,全省建立了省、地、县、乡完整的冷链系统,先后实现了三个85%的计划免疫接种率工作目标,开展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确定了适龄儿童均得到疫苗接种的核心策略,实施了国家扩大免疫规划项目,开展了强化免疫活动和预防接种规范管理活动,全面实行儿童预防接种证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实行儿童预防接种居住地属地管理,实施AFP、常规免疫、麻疹、AEFI等监测系统和处置指南等。

40年来,为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政府高度重视,给予预防接种服务系统良好的保障;几代防疫人用青春、智慧、汗水、心血、直至生命为福建人民奉献预防接种服务;群众高度认可预防接种服务,已把疫苗接种作为健康生活的必备,社会形成和谐的预防接种氛围。疫苗愈加显威,成为儿童传染病的克星。

01

1.基本摆脱疫苗可预防病毒性疾病高发状况。

福建地处东南,气温湿润易于病毒生长,且原卫生经济条件差,在计划免疫之前,各类病毒性疾病特别是乙肝、麻疹、脊髓灰质炎、乙脑等处于高发状态,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施有计划预防接种后,我省已经实现并长期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从年的20%左右下降至0.5%以下;麻疹、病毒性乙型脑炎的发病数从年的例、例下降至年的57例、4例;甲型病毒性肝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病毒性疾病也大幅下降。

02

2.疫苗接种是40年来福建省传染病下降的主要原因。

自年以来,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发病率均比计划免疫前大幅度下降,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下降速率远高于其他传染病。经过40年的不懈努力,福建省已连续25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连续15年无白喉病例报告;福建省每年减少10万人感染乙肝病毒,消除了孕产妇和新生儿破伤风;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发病率均比计划免疫前大幅度下降,麻疹发病数从计划免疫前的例降低到57例,乙型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数从例降到4例,流行性脑膜炎发病数从例降至2例,百日咳的发病数从例降至例。甲型肝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粟粒性肺结核和脑结核、水痘、B型流感嗜血杆菌、流感、轮状病毒预防腹泻等疫苗可预防疾病也显著下降。疫苗还是对付抗菌素耐药性的前线防线,利用细菌性疫苗有助于限制抗生素耐药菌的蔓延。

福建省脊髓灰质炎、麻疹、乙肝、乙脑报告发病率变化

03

3.乙肝母婴阻断成绩斐然,为我省摆脱乙肝病毒高流行区迈出坚实一步。

通过疫苗接种等母婴阻断措施,福建省年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0.23%)比年(21.4%)下降了98.92%,1-14岁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减少超过万人。目前我省15岁以下人群乙肝病毒携带率已低于1%,乙肝感染以水平传播为主形成的儿童峰已经不复存在。开展了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年以后出生人群基本免受乙肝病毒再次感染风险。

04

4.小儿麻痹症成为历史,消灭脊髓灰质炎活动为卫生事业积攒了大量的文化遗产。

福建省脊髓灰质炎从年的高发病率8.22/10万下降到年无病例发生,至今已经连续25年无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报告。强化免疫、常规免疫接种率三个85%目标综合审评、AFP监测系统、脊灰实验室、消灭脊灰证实、病毒封存、维持无脊灰、脊灰疫苗策略转换、VDPV和VAPP处置等活动均留下卫生文化遗产。

年元月,原福建省省长陈明义在幼儿园喂儿童送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05

5.人人必得麻疹已不是必然,消除麻疹目标在挫折中前进。

麻疹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通过提高两剂次麻疹疫苗接种率、分年龄组强化免疫、实验室监测、流行病学监测和疫情处置等系列措施,在经受年消除麻疹目标的挫折后稳步继续完善。福建省麻疹发病水平由年最高水平.35/10万的降低至-年的0.13-1.12/10万。年福建仅有麻疹57例。

06

6.严重危害福建群众健康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已控制到年发病例以下。

福建在历史上曾是乙脑疫情的高发省份,幸存病例中30-50%将留有严重的后遗症,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乙脑疫苗接种后,发病率逐年下降,从计划免疫前3.83/10万左右控制到现今0.1/10万以下,发病率下降了99%以上;年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发病数4例。A型流行性脑膜炎是一种能引起严重脑损伤并常常致命的传染病,自开展大规模A群流脑疫苗接种后,流行性脑膜炎的流行周期被打破,发病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目前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由年例降低至年的2例。

07

7.纳入免疫规划的疫苗品种达11种可预防12病,年接种剂次达万。

适龄儿童可以免费接种疫苗的种类从年4种到现在的11种,预防的疾病种类从6种到现在的12种(麻疹、脊髓灰质炎、白喉、破伤风、百日咳、乙型肝炎、肺结核、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膜炎、风疹、甲型肝炎和流行性腮腺炎),基本与国际接轨。3年1月乙肝疫苗纳入我省免疫规划,5年乙脑和流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管理;8年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甲肝疫苗、麻腮风苗、A群C群流脑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等纳入免费接种;年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新生儿免费提供IU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年儿童接种统一使用10μg乙肝疫苗;使用灭活脊灰疫苗IPV和bOPV。

8.儿童得到公平、优质的疫苗接种服务,预防接种门诊成为疾病预防控制标志性服务载体。

建立了覆盖全域的预防接种服务体系,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建设初步到位,服务周期、服务形式、服务质量不断优化,常规免疫实施和督导培训、冷链和疫苗运输储存、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处置、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疫苗可预防重大疾病监测等建设系统化、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成为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标志性基础服务载体。颁布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法律文件,儿童预防接种列入政府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儿童预防接种证和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公平、规范、优质的儿童疫苗接种服务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基本形成。

早年的预防接种门诊

9.适龄儿童均得到疫苗接种的核心策略已经确定,形成免疫、监测和管理相结合的疫苗可预防性疾病控制模式。

从年在福建省启动疫苗冷链试点建设开始,我们已为消灭和控制疫苗可预防性疾病开展了许多次提高人群免疫覆盖率活动:以省以县以乡为单位85%接种率目标综合审评,消灭脊灰、消除麻疹、控制乙肝、控制H1N1强化免疫活动等。建立和完善AFP、常规免疫、麻疹、AEFI等科学系统的监测系统和处置指南,建立了脊髓灰质炎麻疹风疹实验室。开展预防接种门诊建设、信息平台建设,全面实施儿童预防接种证和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实现儿童预防接种居住地属地管理。实现了从上门接种为主的接种方式到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接种服务方式的转变等,形成免疫、监测和管理相结合的免疫规划可预防疾病的控制模式。

年福建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启动

10.预防接种服务新需求增加迅猛,疫苗事件社会极为







































重庆白癜风专科医院
白癜风专家刘云涛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