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百年来最严重的疫情来袭,整个世界开启了一种新的模式。这种病毒本身很可怕,然而更可怕的是它超强的传染性对整个公共卫生系统带来的冲击,这种字面意义上的“病毒式”传播会医院,让再充裕的物资储备也显得捉襟见肘。疫情早期,武汉,除了口罩、眼罩等等防护设备,连我们常见的听诊器,也在这场疫情中开始告急。医院的病人不可能立刻就使用肺部CT等昂贵设备检查是否患有新冠肺炎,医院并没有预先配备足够的手持超声检查设备……尽管这些“高科技”的产品因为不需要医患之间进行接触,而更安全可靠,但这些产品有个通病——贵!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听诊器初步下判断是必要的,而且后续检查中也需要听诊器来作为常规的检查手段。然而,穿着防护服的医生们使并不能将听诊器插入耳朵,且如果大夫只用一个听诊器检查所有患者,听诊器会很容易沾上病毒,成为病毒去其他患者体内“串门”的顺风车。这也会让医生患病概率提高。
灵光一闪,医护们创造了薯片桶听诊器。
这款听诊器外观传承自百年前听诊器的经典造型,可以为医生带来熟悉的体验,
只需一桶薯片的价格你就可以拥有它,
OMG,买它!买它!
……抱歉,走错片场了
参考文献[3]
薯片筒改造的听诊器,可以做到患者人手一个,一人一筒,杜绝了病毒顺风车的可能,同时也可以让穿着防护服的医生方便地使用。他们的创意,击破了高科技的价格壁垒。要知道,在历史上,高科技带来的价格壁垒曾经杜绝了无数人生存的希望。
传染病大流行时,我们看起来似乎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患病的可能。以肺结核为例,无论你是《红楼梦》中的大家闺秀林妹妹,还是鲁迅笔下《药》中普通人家的孩子小栓,乃至鲁迅本人,都是患了肺结核的。但实际,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甚至可以从病魔手中“买”到生命。
特效药链霉素发明以前,肺结核患者可以花费高昂费用住进森林中的疗养院,大幅延长寿命。如果是穷人,抱歉,你只能寄希望于人血馒头了。由于价格的壁垒存在,很多科技成果在一段时间内甚至只是为富人而服务。
所幸,我们处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有着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向贫困的人伸出援手,科学家们亦是如此。
更方便,更便宜,看我们“节俭科学”
去医院检查时,很多人都吐槽过检查项目收费昂贵。然而,在低收入地区,根本没有使用那些昂贵的医疗器械的可能。在贫困的西非地区,人均卫生支出不足50美元;而部分发达国家与地区,如欧洲与美国,人均卫生支出高达美元!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悖论,购买那些动辄上千美元的检查仪器,对低收入地区无疑是一种奢望;而低收入地区常见的传染病,如疟疾、寨卡病毒、HIV等,又偏偏需要精密的仪器进行检测。
ManuPrakash
stanford.edu
印度的ManuPrakash是斯坦福大学生物工程教授。他是节俭科学(frugalscience)的提出者,也是推广者。
节俭科学,即让科学材料更便宜,人人都可以享受到科学带来的便利。
他曾经发明一种纸片显微镜(Foldscope),不怕摔不怕踩,成本仅50美分——相当于一瓶可乐的价格,可用于低收入地区疟疾等传染病的检测,这让他名声大噪。
不怕摔不怕踩,成本只有50美分
foldsc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