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3岁,既往有长时间大量吸烟、饮酒史,自诉胸痛反复发作,性质为钝痛,口服消炎、止痛后胸痛无好转,胸骨后疼痛较明显,用餐后或卧位时容易引起咽喉部疼痛,偶有反酸。
胸部CT:右肺下叶小结节,左肺上叶肺气囊,随诊;心电图、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
治疗:门诊按胸膜炎、软骨炎对症治疗后未改善甚至有加重,细问患者有反酸病史,拟考虑消化道疾病。
电子胃镜检查示:反流性食管炎(LA-B),浅表性胃炎伴胃窦部糜烂、胆汁反流。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给予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2周后,反酸、胸痛症状明显改善。
误诊原因
反流性食管炎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是常见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是因为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俗称“烧心病”。常常发生于饭后,因为食管括约肌张力减弱或胃内压力高于食管而引起。胃内容物反复长期刺激破坏食管上皮组织引起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炎性渗出、糜烂甚至溃疡。
依据内镜下食管粘膜损伤的程度,将反流性食管炎分为A、B、C、D四级。A级食管炎是指食管黏膜的损伤局限于黏膜皱襞,未融合;且糜烂的长度小于5mm,B级食管炎的糜烂长度大于5mm;C级食管炎食管损伤有融合,但不超过食管环周的75%;D级食管炎指食管环周的黏膜损伤。
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胃、食管反流,咽下困难,出血及贫血等,部分患者可发生非典型症状,如咳嗽、咽喉痛、胸痛。包括无季节性发作性夜间哮喘、咳嗽、睡醒后声嘶、中耳炎等。反流还会造成反复发作的吸入性肺炎。
由于反流物长期反复刺激食管黏膜,导致食管黏膜炎症,水肿,糜烂等,出现胸骨后疼痛不适,严重时可为剧烈刺痛,可放射到后背胸部、肩部颈部、耳后,有时似心绞痛,可伴有或不伴有烧心和反流。故临床上极易与软骨炎、胸膜炎等疾病相混淆,从而延误诊断。目前临床上存在对反流性食管炎认识不足,出现非典型症状时过于相信辅助检查结果,诊断思路狭窄考虑不到本病的存在。2
如何避免误诊
要减少误诊,首先询问病史、既往史要全面、详细,对以胸骨后疼痛为主诉而疼痛发作时常伴有反酸症状的要考虑RE的可能,做胃镜检查以确诊。
如何治疗
一般治疗
抬高床头15~20cm,可减少卧位及夜间反流。睡前2~3小时不宜再进食,白天进餐后不宜立即卧床,肥胖者减轻体重可以减少反流。
药物治疗
1.抑酸治疗:质子泵抑制剂可产生显著而持久的抑酸效果,缓解症状快,反流性食管炎愈合率高,是糜烂性食管炎的首选药物。需强调的是PPI应早餐前给药,药物剂量一定要足,疗程8周。常用药物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
2.H2受体拮抗剂对夜间胃酸分泌抑制明显,可缓解轻至中度患者的症状。但对C级以上的反流性食管炎愈合率差,长期服用会产生药物耐受。常用药物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3.促动力药单独使用疗效差,PPI效果不佳时,考虑联合应用促动力剂,特别是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食管动力减弱和胃排空延迟的患者。常用有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
4.制酸剂可中和胃酸,常用的药物是含有铝、镁、铋等碱性盐类及其复合制剂,可用于解除症状,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愈合几乎无作用,但铝碳酸镁有吸附胆汁的作用。常用有铝碳酸镁。
手术治疗
抗反流手术是不同术式的胃底折叠术,目的是阻止胃内容反流入食管。胃底折叠术:对于需要长期使用大剂量质子泵抑制剂维持治疗的患者,可以根据患者的意愿来决定抗反流手术。对确诊由反流引起的严重呼吸道疾病的患者,质子泵抑制剂疗效欠佳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几乎可以愈合所有的反流性食管炎,但停药后2/3的病人症状复发,B级以上食管炎6个月后%复发,故必须进行维持治疗。质子泵抑制剂维持治疗的效果优于H2受体拮抗剂和促动力剂,C~D级食管炎需足量维持。
预后
反流性食管炎经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后可以治愈,能够减轻或消除食管炎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但停药后2/3的病人症状复发,B级以上食管炎6个月后%复发,故必须进行维持治疗。本病能治愈,但停药后2/3的病人症状复发。
如何预防
1.忌酒戒烟:由于烟草中含尼古丁,可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使其处于松弛状态,加重反流;酒的主要成分为乙醇,不仅能刺激胃酸分泌,还能使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的原因之一。
2.注意少量多餐,吃低脂饮食,可减少进食后反流症状的频率。相反,高脂肪饮食可促进小肠黏膜释放胆囊收缩素,易导致胃肠内容物反流。
3.晚餐不宜吃得过饱,避免餐后立刻平卧。
4.肥胖者应该减轻体重。因为过度肥胖者腹腔压力增高,可促进胃液反流,特别是平卧位更严重,应积极减轻体重以改善反流症状。
5.保持心情舒畅,增加适宜的体育锻炼。
6.就寝时床头整体宜抬高10~15cm,对减轻夜间反流是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7.尽量减少增加腹内压的活动,如过度弯腰、穿紧身衣裤、扎紧腰带等。
8.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避免乱服药物产生副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