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是怎么得的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813160.html
作者:朱佳男胡雪凇韩美贵梁锐石王晓岚

年2月18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指出: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3月4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进一步明确:由于在粪便和尿液中可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和尿液对环境的污染造成气溶胶和接触传播。

气溶胶是指由10nm~10μm固态或液态颗粒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所组成的气态分散系统。血液、尿液、粪便、痰液、女性生殖道分泌物等等多种标本都有可能产生气溶胶污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实验室检测的生物安全防护指南(试行第一版)》中明确指出:(1)呼吸道标本(鼻咽拭子、咳痰、抽吸痰、BALF、PSB、组织等)含有病毒,有传染性。(2)病毒血症时的血液标本,有传染性。(3)部分患者有腹泻症状,粪便标本已证实有病毒分离,按有传染性处理。(4)胸腔积液少见,尚未证实胸腔积液标本的传染性,建议按有传染性处理。(5)尚无病毒载量信息的标本:尿液、胸腔积液之外的其他正常无菌体液(脑脊液、心包积液、腹腔积液、后穹隆穿刺液、关节液)、腹膜透出液、精液、女性生殖道分泌物等,建议按有传染性处理。在实际工作中,实验室可能产生气溶胶的环节有很多,比如标本在采集、运输过程中的颠簸与泄露;打开试管塞或瓶盖时由于气压突然变化而产生的扰动;离心过程中试管没牢固盖紧;倾倒、转移液态培养物或上清液等。下面我们首先以常见的尿常规检测为例,分析如何减少气溶胶污染,提高生物安全性。对于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尿常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检测项目。年2月8日,第三军医大学及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在Medrxiv上发表预印文章,作者提出新冠肺炎患者肾功能损伤的发生概率远高于SARS,高达63%的新冠肺炎患者出现蛋白尿,且64%的蛋白尿发生在患者被收治的早期;具有27%新冠肺炎患者尿素氮水平升高。同时作者强烈建议及时监测重症患者的肾功能,可能是降低重症患者死亡率的关键。因此,作为肾功能的重要检测手段,尿常规检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年2月22日,由钟南山院士团队专家、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金存教授团队联合广州海关首次从广州本地被感染病例的尿液标本中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毒株,从而证明尿液很可能存在潜在的传染性,此发现对公共卫生安全防控有重要的警示和指导意义,同时也给检验技术人员敲响了警钟,一定要重视尿液检测过程中的生物安全性保障。在常见的尿常规检测中,医院仍然采用敞口试管盛装尿液标本。标本不但在运送过程中很容易溅洒,在检测过程中伴随吸吐或震荡混匀动作,均有可能产生气溶胶污染;有些实验室因设备限制需对尿液标本进行离心以富集其中的有形成分,而在离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离心管破碎或盛装过满造成标本泄漏,离心结束前的制动过程中可产生大量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气溶胶颗粒,弃去上清、重悬浮时难以避免的搅动,同样会产生气溶胶污染;医院虽然采用了密封的尿试管,但进行测试时需要人工开盖后方能上机测试,不仅耗费人力,同时在开盖时同样极易出现气溶胶污染,并且在标本的回收、丢弃等过程中均不可避免的存在生物安全风险。长春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球尿液分析产品的领先企业,不但注重检测的精准,同时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