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霍乱水样便,肠阿米巴病为果酱样便,Crohn病为黏液便或稀糊样便,肠结核为糊样便,一般无肉眼血便,溃疡性结肠炎为黏液脓血便。
2.正常情况下表浅淋巴结很小,直径多为0.2~0.5cm,质地柔软,表面光滑,无压痛,与毗邻组织无粘连,常呈链状与组群分布,常不易触及。
3.分泌性腹泻是由胃肠黏膜分泌过多的液体所引起,包括霍乱、胃泌素瘤、血管活性肠肽瘤、产毒性大肠埃希菌感染。渗透性腹泻是由肠内容物渗透压增高,阻碍肠内水分与电解质的吸收而引起,如乳糖酶缺乏。
4.阿米巴痢疾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所致的肠道疾病,主要病变部位在近段结肠和盲肠,临床表现轻重悬殊,典型表现有腹痛腹泻,排暗红色果酱样粪便等症状。
5.触及液波震颤,腹水量至少ml。
6.心包积液查体心浊音界为烧瓶样。
7.左腰部皮下淤血而发蓝为急性坏死型胰腺炎特征性表现。
8.自发性气胸可有(或无)用力增加胸腔、腹腔压力等诱因,多突然发病,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患侧刀割样胸痛、刺激性干咳,张力性气胸者症状严重,烦躁不安,可出现发绀、出冷汗、甚至休克。
9.蜘蛛痣为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血管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蜘蛛痣和肝掌的发生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有关,肝病时,对雌激素灭活作用减弱,因此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可出现蜘蛛痣和肝掌。
10.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按病因学分类: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11.左心室肥厚可表现为心尖区抬举性搏动。
12.肝硬化腹水为漏出液,当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时,腹水介于渗出液与漏出液之间。
13.酮症酸中毒可使血中二氧化碳升高、pH降低,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或直接兴奋呼吸中枢,增加呼吸通气量,表现为深而大的呼吸困难。
14.胸膜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咳嗽、胸闷、气急,甚则呼吸困难,感染性胸膜炎或胸腔积液继发感染时,可有恶寒、发热。
15.克雷伯杆菌肺炎典型者为红棕色黏稠胶冻状痰。
16.肺结核患者白天有低热,下午面颊潮红,夜间有盗汗,可大量咯血。
17.心衰时心脏听诊可闻及重叠型奔马律。
18.支气管扩张的典型症状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伴有杵状指(趾)。
19.混合性呼吸困难:见于肺炎、肺纤维化、大量胸腔积液、气胸等。
20.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咳嗽、咳痰;慢支并发肺气肿时,咳嗽频繁,咳痰多,甚至常年不断。若伴感染时可为黏液脓性痰或脓痰。咳嗽剧烈时痰中可带血;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发展为桶状胸。
21.亚急性甲状腺炎男女发生比例1:3~6,以40~50岁女性最为多见。
22.癔症的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浅快,而不是呼吸深大。
23.急性胆囊炎临床表现为进脂肪餐后或夜间发作,表现为右上腹部的剧烈绞痛或胀痛,疼痛常放射至右肩或右背部,伴恶心呕吐,合并感染化脓时伴高热,体温可达40℃。
24.吡嗪酰胺具有独特的杀、灭菌作用,主要是杀灭巨噬细胞内酸性环境中的B菌群。
25.B胆石症、胆囊炎疼痛多在右上腹,膀胱炎疼痛多在下腹,胃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在剑突下及左上腹,急性阑尾炎疼痛多为转移性右下腹痛。
26.腹泻伴里急后重见于结肠直肠病变为主者,如急性痢疾,直肠炎症或肿瘤。
27.中心性发绀的特点表现为全身性,除四肢及颜面外,也累及躯干和黏膜的皮肤,但受累部位的皮肤是温暖的。发绀的原因可由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SaO降低所致。
28.肝硬化常见体征为肝掌、蜘蛛痣,当合并门静脉高压时常伴有上消化道出血,即产生黑便。
29.心包积液时,心浊音界呈烧瓶形,且随体位改变。
30.胆道蛔虫引起腹痛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剑突下方钻顶样绞痛伴右肩或左肩部放射性痛,患者疼痛难以忍受,辗转不安呻吟痛苦,疼痛可突然平息,又可突然再发,无一定规律。
31.脾中度肿大常见于肝硬化,疟疾后遗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溶血性黄疸,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2.腹泻伴重度失水者常见于分泌性腹泻,如霍乱、细菌性食物中毒或尿毒症等。
33.黏液性痰、翠绿色脓痰为铜绿假单胞菌性肺炎特征。
34.腹部揉面感为结核性腹膜炎的特征表现。
35.足月妊娠为腹部膨隆的生理状况。
36.肝包虫病腹部查体可触及肝震颤。
37.尿频,尿急伴有血尿,同时出现午后低热,乏力盗汗为膀胱结核的典型表现。
38.急性阑尾炎重要依据是:McBurney点显著固定的压痛,反跳痛。
39.胸腔积液患者渐感胸闷。局部叩诊浊音,呼吸音减低或消失。
40.高热,寒战,腰痛,尿频,肉眼血尿,查体:双肾区叩痛为肾盂肾炎的典型表现。
41.溶血性黄疸是由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对红细胞破坏过多,或红细胞的缺陷,造成游离胆红素增多,超过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转化和排泄清除能力,造成血液中游离胆红素明显增高,即非结合胆红素升高。
42.回归热是指体温急剧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43.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局部性还是全身性,均可引起发热。其中以细菌最常见。
44.考查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甲型和戊型肝炎以粪口途径为主,乙、丙、丁型肝炎则以血液和体液传播为主。
45.全身性水肿包括:①心源性水肿;②肾源性水肿;③肝源性水肿;④营养不良性水肿;⑤其他原因的全身性水肿。
46.金属音咳嗽,常见于因纵隔肿瘤、主动脉瘤或支气管癌直接压迫气管所致的咳嗽。
47.口唇单纯疱疹多出现于急性发热性疾病,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间日疟、流行性感冒等。
48.血小板功能异常:①遗传性: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病等;②继发性:继发于药物、尿毒症、肝病、异常球蛋白血症等。
49.长期慢性咳嗽,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及肺结核。
50.血管壁功能异常常见于:①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血管性假性血友病;②过敏性紫癜、单纯性紫癜、老年性紫癜及机械性紫癜等;③严重感染、化学物质或药物中毒及代谢障碍,维生素C或维生素PP缺乏、尿毒症、动脉硬化等。
51.铁锈色痰为典型肺炎球菌肺炎的特征。
52.咳嗽伴大量脓痰,常见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肺囊肿合并感染和支气管胸膜瘘。
53.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54.产生水肿的几项主要因素:①钠与水潴留;②毛细血管滤过压升高;③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④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⑤淋巴回流受阻。
55.支原体感染患者临床特点:起病缓慢,乏力,咽痛,肌痛,发热,多刺激性干咳,白细胞多正常。
56.每日咯血量在ml以内为小量,~ml为中等量,ml以上或一次咯血~ml为大量。
57.黏液性水肿:为非凹陷性水肿(是组织液含蛋白量较高之故),颜面及下肢较明显。
58.对MRSA引起的肺炎应选用的抗生素包括: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
59.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缺氧和高碳酸血症使肺血管收缩是肺动脉高压的最主要原因。
60.肺气肿时肺泡结构发生破坏,是不完全可逆性改变。
61.食管及纵隔病变引起的胸痛多在胸骨后;食管炎多呈烧灼痛。食管疾病多在进食时发作或加剧,服用抗酸剂和促动力药物可减轻或消失。
62.根据变应原吸入后哮喘发生的时间,速发型哮喘的定义为吸入变应原的同时发生反应,15~30分钟达高峰,2小时后逐渐恢复正常。
63.支气管哮喘肺功能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表现为1秒率下降。
64.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目的:尽快缓解症状,纠正气流受限和低氧血症,制订长期治疗方案以预防急性发作。
65.CAP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非典型致病菌。
67.渗出液胸水特点包括:外观混浊或为血性,比重1.、细胞数×10/L、胸液李凡他试验(+)、蛋白含量≥30g/L、符合Light标准。
68.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症状包括低血压、气促、晕厥、少尿、心绞痛等,持续时间短者可无症状。
69.肺心病的并发症包括:肺性脑病,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休克,消化道出血,DIC。
70.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非典型病原菌,其中肺炎链球菌仍是目前最常见病原菌。
71.缺氧是引起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因素。
72.支气管哮喘要求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运动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
73.葡萄球菌肺炎胸部X线特点为:多样性与易变性,可有肺脓肿、脓胸、肺气囊肿等。
74.肺心病患者一般在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后心力衰竭即可得到改善,对治疗无效或心力衰竭严重的患者可适当使用利尿、强心或血管扩张药。
75.隐球菌肺炎首选氟康唑,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联合使用两性霉素B。
76.军团杆菌常存在于宾馆或办公室空调器管道系统中。军团菌肺炎在临床上除呼吸系统症状外常伴有其他系统受累。低钠血症亦为其特点之一。仅对红霉素、利福平有效。
77.流感嗜血杆菌是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部感染最常见病原体之一。
78.氢化可的松为速效作用激素制剂,较地塞米松起效快,在哮喘急性重度发作紧急处理时更为适用。
79.脓胸患者胸水需要积极引流,据研究若pH≤7.20,极易引起胸膜增厚和包裹性脓胸,故应及早放置胸腔引流管引流。
80.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乳头肌断裂,可造成二尖瓣脱垂和关闭不全,心尖区出现收缩中晚期喀喇音和响亮的收缩期杂音。
81.哮喘重度发作时,支气管高度痉挛或痰栓阻塞,气流减少,呼吸音降低或哮鸣音不明显,而气急不见缓解,是病情严重的标志。
82.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可能主要由病毒感染所致,缩窄性心包炎的病因在我国仍以结核性为最常见。
83.硝酸酯类药物扩张冠状动脉及外周静脉,降低心脏前负荷,减少心肌氧耗,可用于各型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治疗;钙拮抗剂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抗血小板凝聚,改善冠脉供血和微循环灌注,用于变异型心绞痛的治疗中。
84.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存在心肌收缩力下降,应用β受体阻滞剂时,杂音会减弱。
85.扩张型心肌病发病以30~50岁多见,症状以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如劳累后心悸、气促、胸闷、乏力、水肿、发绀、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伴压痛等。
86.肌红蛋白在梗死后升高最早,也十分敏感,但特异性不强。CPK-MB、cTnT升高稍迟,但特异性较强。
87.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可能主要由病毒感染所致,缩窄性心包炎的病因在我国仍以结核性为最常见。
88.瓣膜关闭不全较狭窄易发生赘生物和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下发现二尖瓣瓣膜赘生物是协助诊断的有力证据。
89.洋地黄制剂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物之一,尤其适用于伴随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90.癌性胸水应符合渗出液特点,包括:外观混浊或为血性,比重1,、细胞数×/L、胸液李凡他试验(+)、蛋白含量≥30g/L、符合Light标准。
91.主动脉瓣狭窄的杂音性质为心尖区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向颈部传导。
92.渗出性胸水常见原因:各种感染和非感染性胸膜炎症、肿瘤、肺栓塞等,另外恶性肿瘤、脓胸、血胸、乳糜胸等也可导致渗出性胸水。
93.胸壁疾病包括急性皮炎、皮下蜂窝织炎、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炎、肋软骨炎、流行性肌炎、肋骨骨折、多发性骨髓瘤、急性白血病等。
94.晕厥或接近晕厥可见于近1/3有症状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
95.胸膜炎引起的疼痛多在胸侧部;胸膜炎及心包炎的胸痛可因咳嗽或用力呼吸而加剧。
96.支气管疾病引起咯血常见有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支气管结核和慢性支气管炎等;少见的有支气管结石、支气管腺瘤、支气管黏膜非特异性溃疡等。
97.结核性胸膜炎为渗出液,ADA45U/L。
98.晚发HAP的常见致病菌为多重耐药病原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和不动杆菌)、MRSA、军团菌等。而葡萄球菌肺炎特点为全身中毒症状重,胸部CT表现有多样性和多变性,可见肺气囊,肺脓肿,气胸,脓胸等改变。
99.肺动脉高压X线表现:右下肺动脉干扩张、右下肺动脉干横径≥15mm、右下肺动脉横径与气管横径之比≥1.07、肺动脉段明显突出或其高度≥3mm,心尖上翘提示右心室肥大。
.咳嗽伴有杵状指(趾),常见于支气管扩张、慢性肺脓肿、支气管肺癌和脓胸等。
十年专注品牌保障
编辑部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