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结核日定于每年的3月24日,是纪念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霍向一群德国柏林医生发表他对结核病病原菌的发现。
结核病是一种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杆菌或结核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是罪魁祸首。结核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除毛发、牙齿外,几乎全身任何组织器官均可发生结核病,其中肺结核最为多见,占结核病总病例数的80%以上。
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痰涂片阳性肺结核病人,肺结核病人主要通过咳嗽、咳痰或打喷嚏等把含有结核杆菌的飞沫播散于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含有结核菌的飞沫而被感染。健康人受结核菌感染后不一定发生结核病,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在一生中任何时候发病。
学校如何预防结核病?
1、定期体检,早发现病人。老师和班干部要做好晨检工作,对因病请假的同学要了解原因,对经常咳嗽、咳痰有可疑结核症状的同学要督促其及时就医。
2、传染性结核病人要休学隔离治疗;非传染性结核病人要登记管理,确保规范治疗。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不随地吐痰;咳嗽、喷嚏时使用纸巾,教室要经常通风,被褥要经常晾晒等。
4、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锻炼身体,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5、关爱结核病人,不歧视、害怕,创造轻松和谐的环境,有利于及时发现病人、使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