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李女士,23岁,因发热、咳嗽、咯血初诊为肺结核,CT发现左下肺后基底段不张。气管镜发现主气管下段黏膜糜烂、左主支气管广泛糜烂、管腔弥漫性狭窄,下叶开口堵塞。黏膜活检示气道结核,给予四联抗痨及一般抗生素治疗。主气管下段病灶分别用APC和冷冻处理,2周后冷冻处理的部位病灶消失,而APC处理的部位则遗留瘢痕。左主支气管突出的肉芽肿及狭窄的部位用APC处理,基底部用冷冻治疗,开始1月每周处理1次,第二个月每2周处理1次,第三个月后每月处理1次,管腔渐扩大。在坚持多次冷冻处理后,治疗效果不仅达到了与内支架同样的疗效,还为患者节省了经费,也避免了支架带来的痛苦。因此,对管腔狭窄不太严重的气道结核,可在充分抗痨的基础上,多次用冷冻处理。我科室用APC结合冷冻的方法治疗许多类似气道结核患者,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的已治愈,无严重后遗症。

经验教训:气道结核造成的管腔狭窄,视不同阶段采取的方法不同。对于溃疡坏死和增生阶段的患者,最好采取定期气囊扩张加上支气管腔内冷冻治疗,不要单纯行APC,否则会加速气道狭窄的形成。对于腔内突出的肉芽肿,可先采取APC烧灼,然后对基底部进行冷冻治疗。待病变处于修复期后再决定是否需要置入内支架。置入的支架还是以可回收的覆膜支架为宜,这样可大大减少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待病情稳定后利于支架的取出。一般经过反复激光、微波或APC等热消融结合冷冻处理,可避免内支架的置入。对于管腔狭窄不到原管腔的2/3者,可采取定期气囊扩张,大多数可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气道梗阻性疾病诊治绿色通道

(总机)转呼吸内科()

或肿瘤内科()

专家团队持续跟踪与指导患者咨询

--

--专注呼吸及肿瘤防治,







































郑华国
青少年白癜风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