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重症医学科尤荣开
年9月3日中午12时45分,一位与胸腔外科结缘一生的石华玉教授,在家中合上了双眼,静静地离去了。石华玉不仅是我国胸腔外科奠基人之一,同时,他在防痨事业方面,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且,家道渊源,多才多艺,对于文学、摄影、艺术、体育、音乐各领域涉猎甚广。纵观石华玉一生,人如其名,他恰似一块质朴无华的璞石,也是医学史上一块至珍瑰玉。
石华玉像(~)
一
石华玉祖籍浙江省乐清市象阳镇深河村,于民国二年古历十一月初一(年11月18日)出生杭州皮市巷一个书香门第。父亲石铎,字宗素,号雁荡山人,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因成绩优良,曾获天皇奖银表一枚。回国后,历任保定军官学校教官,浙江陆军小学校长,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代军长等职,居住杭州期间,倡办温州同乡会,热心于公益事业,并擅长丹青,游历名山大川,皆有入画。
石华玉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稍长即有大志,勤奋好学。年,七岁开始就读于杭州惠兴中学小学部、盐务小学,直到年。因为,家庭多次搬迁,延师在家教读。
年,十四岁的石华玉考入上海圣约翰青年中学初中部,在校期间天资聪慧,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曾获得校演说、写作金牌奖两枚。
年,十七岁的石华玉初中毕业,同年9月考入国立同济大学附中德文预备班就读。那时的同济大学是一所专为培养高级医工人才的著名学府,学习要求严格,并采用德国的全套教材与教学方法,高中预备班重点学习德语,一年之后,成绩优秀者,可以升入高中部学习,淘汰率高,竞争激烈。
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德文的水平要达到能初步会读、听、写、说的程度,是相当不易的,同时数理化成绩也要达到优秀。石华玉刻苦认真,勤奋好学,一年后顺利升入国立同济大学附中高中部。
年夏同济大学附中毕业后,即升入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校址位于上海吴淞江口,抗日战争开始不久,全部校舍夷为平地,学校辗转內迁,先至金华,再至广东八步,继迁江西吉安,最后到达昆明,一路內迁,备尝艰辛,但仍然坚持中出教学工作。石华玉在学校不断內迁中,学完五年的医学院课程,于年在江西吉安白鹭洲参加毕业考试,以优异的成医院(医院)实习,直到年秋末。
二
民国时期经过正规医学院教育的大学生,凤毛麟角,社会地位也高,职业自由,来去方便,所以那时的医师经常跳槽。石华玉与同年代的医师一样,医院,医院的过程中,技术水平也得到不断的锻炼,技术日见熟练。
医学院毕业时,时年石华玉已经二十八岁,他先到成都中医院任外科医师,医院不是对社会民众开放。上班不久,发现就医的病人较少,不是年青人学习锻炼的地方,同年4月辞去。
年5医院任外科医师。那里没有参考书,没有电灯,没有年资较高的老师,而且该院设备简陋,但就医患者很多,尤其需要手术的病人不少。石华玉凭借自己扎实的基础知识,借助于外科手术图谱,做手术时对照手术图谱,夜间急诊,在煤油灯照明下开刀。在一年时间里,大大小小做了多例手术,挽救了不少垂危病人生命。这一年他勇于实践的胆略和灵巧的双手,操刀技术得到很好的磨炼,奠定了坚实的普通外科基础,为日后得心应手从事胸外科手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年11月,石华玉回到成都,医院外科住院总医师,并协助留学德国的喻季冕医院。
年9月离开成都,前往重庆北碚任国立江苏医学院外科讲师、医院外科副主任。原来认为医学院校有外科教授可以随时请教,上班后才发现,所谓的医院外科只不过只有二个人的科室,而且另外一位教授,学问不高,但脾气不少。石华玉教学和临床手术示范备受同事及学生赞许。因为他努力钻研,埋头苦干,医学理论和实践方面又有了长足的进步,很快被提升为副教授。
年,时年三十三岁。1月离开江苏医学院,医院外科主任和医务科主任。7月,医院外科主任。在业界,石华玉崭露头角,成名一方。
年在成都与郜爱琴医师结婚,婚礼在成都新建的撷英饭店礼堂举行,即隆重而又不铺张,证婚人为时任四川省主席张群,足见其时石华玉的地位和声望。
石华玉夫妇合影(年3月衢州乌溪江招待所)
年,全家迁回南京,与父母同住,旋即移居浙江省嘉兴,医院外科主任。
医院十余年的外科行医生涯中,石华玉的操刀操作水平,日臻熟练,但他仍不满足。其时国际上胸外科刚刚起步,国内还是一片白纸,视胸腔为禁区。石华玉确立胸腔外科作为自己今后研究方向,虽然平时阅读些德文版的胸腔外科专著,这些只是书本知识,为了了解国外胸腔外科发展情况,必须去国外留学。
三
年,抗战胜利后,石华玉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欲出国留学。公费出国名额有限,根本不可能轮到。退其次,考取自费出国留学名额,被录取于瑞士组。倾平时所有的积蓄,并变卖了祖母、母亲、妻子的所有首饰,折为现款,换取外汇,凑足留学费用,于年10月成行,乘海轮途经香港去英国,历尽艰辛,经过一个多月的海上颠簸,转到瑞士。
瑞士苏黎世大学医学院使用德文教学,石华玉精通德文,所以他选择瑞士苏黎世大学医学院,跟随著名胸外科教授A.Brunner研习胸腔外科,得到A.Brunner教授的赏识。
石华玉非常珍惜来自不易的学习机会,医院、实验室、图书馆,不到一年时间,完成博士论文,在原来扎实的外科基础上掌握了肺叶切除、胸膜剥离等手术,获得博士学位,并担任该学院胸腔外科病区医师。在学习期间曾多次聆听世界胸外科鼻祖——德国ErnstFerdinandSauerbruch(shy;~)教授指导,是我国胸外科亲自受教于Sauerbruch教授的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年,时年三十六岁的石华玉,又留学到奥地利,并获得奥地利因斯博鲁克大学博士学位。尔医院进修,并任爱丁堡皇家医学院医师。
年底,已经应聘到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立疗养院,准备到那里进一步从事胸外科工作。当他获知祖国解放在即,当时他面临两种选择:一面是美国优厚的待遇,深造的机会,一面是渴望已久的新中国。在伦敦码头徘徊良久,他最后毅然放弃优厚的薪金和良好的学术研究条件,以及全家移居美国的计划,启程回到祖国的怀抱,决定献身于祖国的胸外科事业。
年2月,留学欧洲三个国家,获得二家医学院博士学位的石华玉回到出生地——杭州。两年不到的留学生涯,虽然时间较短,收获很大。当时世界上胸外科处于萌芽时期,他师从名师,亲临手术现场,观摩和参与高难度的胸外科手术,何况瑞士苏黎世大学医院胸外科在四十年代的国际上,久负盛名。此时,石华玉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又有欧洲留学背景,学富五车,正待东方,一展宏图。
四
石华玉学成回国后,他历任浙江省立医学院临时院务委员会主任,医院院务委员会主任、院长,医院院长兼高级护士职业学校校长,浙江省杭州疗养院副院长,浙江省军区医学顾问,浙江医科大学系统外科教研室主任、胸腔外科教授,医院胸腔外科主任。他又是国际防痨联合会会员,中华医学会结核病科学会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外科学会会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结核病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防痨杂志》编委,浙江医学会结核病学会主任,杭州市防痨协会副理事长,浙江医学会理事,浙江医药卫生学会工作委员会理事。
50年代初,我国的胸腔外科还没起步,浙江省则毫无基础。在浙医附二院设立胸外科门诊时,他常常坐冷板凳,一天看不了几个病人,收治入院的病人更少,开胸剖膛,视为鬼门关。
其时浙江省的肺结核病人集中医院,部分危重肺结核病人,开胸手术治疗效果好,石华玉每周六乘医院会诊,选择适当病例,施行手术,取得良好的疗效。
治愈的病人,口口相传,门诊住院病人逐渐增多。石华玉废寝忘食,呕心沥血,每次手术都视为一场大考。术前认真评估;术中一针一线,一丝不苟;术后观察,细致入微,不放过一点异常变化,及时处理。
石华玉的工作得到乐清同乡——时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和浙江医学院院长洪式闾(年5月3日~年4月24日)的大力支持,使得他所创建的浙江医学院胸腔外科跻身于全国前列,与上海胸腔外科专家顾恺时、北京胸外科专家黄家驷,并称为50年代我国胸外科三驾马车。
石华玉对我国胸腔外科事业的卓越贡献。他从不墨守成规,不断立意创新,尤其对于肺脏外科具有独到见解。年,他在国内首次进行了胸膜外肺松懈术及胸膜外气胸术。年他创造了胸内照明灯,并应用于临床,使胸腔外科手术简便易行。并在我国最早开展肺区(段)切除术。年,在国内首创并推广应用胸腔“多孔引流管”。
随后两年,又首创长效椎旁阻滞术和椎旁阻滞及纵隔反射区浸润麻醉,进行胸腔手术,使病人术后肺部感染机会大大减少,术后恢复快。这是石华玉的一项重要贡献。当时国内外还没有这样系统完整的临床报导和理论分析,这一方法不但在临床上使胸腔外科手术操作简化合理,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使我国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此方法后来在国外推广应用,为肺脏外科的发展开拓了一个新方向。
年4月完成低温麻醉的动物实验,6月临床应用获得成功。年,他又研究深低温麻醉结合体外循环,以解决长时间断流的心脏直视手术问题。
年完成人工心脏动物实验,同时完成人工心脏机的试制工作。他还提出“分度引流术”理论,经例临床实践证明,可以使支气管狭窄的发生率降低到零,使我国在当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年,石华玉一直在开展“模拟切肺后状态的心肺功能运动测验。”此方法经临床检验证明,操作简便,其效果也比以统计数字为准绳的肺功能测定法较为正确而符合实际。
五十年代是石华玉从事胸外科领域硕果累累的年代,不管在临床、科研等,都取得丰硕的成果。
五
石华玉是富有创造个性的医学家,他在胸外科手术治疗器械上的发明,也有创新发明。
年他创造了胸内照明灯,使胸腔外科手术视野更清晰,方便手术操作。年至年,他研制成功“肺脏扩张器、“水力连续吸引器、“血管阻滞器”等,用于临床。
年研制的第一代心脏镜,用于直视心脏内壁,但视野较小。年,改制成前端附有透明球囊的第二代心脏镜,扩大了视野,但只能观察,不能作客观的记录。年,他在第一代心脏镜和第二代心脏镜的基础上,经过改进,研制而成的第三代心脏镜,可以进行摄影记录,成象清楚,视角广阔。此项研究成果在当时国际上尚未有报导,属原创发明。在国内用于临床方面,具有重大的实践和理论意义,为观察病变状态,发现新的病理变化,判断手术效果,比较手术前后的变化提供了详实可靠的资料。
石华玉在书房中研制心腔镜模型(年冬)
年研究成功强度为25~60MA,电压2.5~15V的电麻醉机。年开展了心动起搏器的研制工作,试制成功了“体外式”、“埋藏式”等晶体管心动起搏器。
此外,他所制成的心脏镜扩张器是一种不必在低温麻醉或人工心肺机下可以直视进行二尖瓣扩张手术的器械。这在当时开放性直视心脏手术尚未推广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他所研制的“人工心脏机”,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这些研究成果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在国家科委备案,列为重点研究项目。
六
石华玉教授不但在临床和科研上有所建树,并且笔耕不止,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翻译出版多部专著。
早在瑞士苏黎世大学医学院留学期间,编写出版《DieLuagenzyste》专著,于年由Eürich出版社出版发行。
《肺脏切除手术学》是我国第一部肺脏切除的专著,是一部总结当时国内外肺脏外科手术方法的起源、衍变、发展以及作者本人特长和心得的专门论著,材料丰富详实,论述精辟严谨,图谱真实,文字优美,出版后被许多医学院校选为研究生教材。该书以个人的观点来分析阐述肺外科理论,以个人的经验体会来介绍肺外科技术,这在我国近代的医学著作中,是不多见的。该书于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部分译著封面
还有《胸腔透视学》(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出版,年)和《外科实习手册》,也被医学界所推崇,广泛流传。
译著《最新治疗学》于年由新医书局出版发行后,争相传阅,洛阳纸贵,一版再版,到年,四年时间共再版四次,足见读者喜爱程度。
《表格式内科诊断学》(新医书局出版,年)和《创伤外科实用诊断学》(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年,共3版)、《葛氏小外科学》(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年)等三部专著,均在业内引起广泛的反响,广为流传。
此外,他还发表论文30余篇,散见于《中华外科杂志》、《中华结核病科杂志》等医学刊物上。
六十年代中期,石华玉还完成了万一部的胸腔外科学原稿,来不及出版,在文革期间被烧毁。
石华玉所编写的专著以及译著,章节分明,条理清楚,述事简明,文字优美,深受读者喜爱。
七
石华玉教授在教学方面,也是一位优秀的医学教育家,我的老师——钱礼教授在《纪念胸外科专家石华玉教授》一文中写道:“他的功课深入浅出,条理清晰,生动活泼,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欢迎”。由于他博览群书,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所以听过他的课学生无不爱戴敬仰他,甚至在生活上也模仿他。
年秋,石华玉到国立江苏医学院担任讲师,他对讲课内容,了若指掌,讲课别具一格,有条不紊,融理论知识于生动的临床事例中,使学生听课后,基本能掌握上课的内容。教学一年,颇有成效,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
年后,石华玉担任浙江医学院教授,每次他上课时,学生都竖耳恭听,课堂鸦雀无声,课后学生绘声绘色模仿他的讲课。石华玉平时理着平头,年他给一届学生上完第一堂课后,多名学生改理平头发型,足见他在学生中的威望。
医学是容不得半点虚假和马虎,石华玉教授在临床带教中尤其注重学生的习惯培养。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如病历上字迹潦草,查房时报不出病史,背不出经常结果以及结论,术前病历讨论回答不出问题,手术台上动作较慢,对术后病人观察不自行等等,都会受到石华玉教授严厉的批评。但石华玉教授也很喜欢反应快,动作敏捷的学生。
石华玉教授带研究生时,曾购买德、法、英等国的教学录音磁带,亲授外文,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外文书籍以及外文杂志,毫无保留地传授医学知识于技能。
浙江医学院胸腔外科走在全国胸外科前列后,国内来院进修人员增加,成为培养我国胸外科医师的教学基地,培训了全国各地许多胸外科进修医生,其中很多人后来成为胸腔外科的骨干力量。他还到我国很多城市讲学,进行手术示范,推动了胸腔外科的普及与提高。
八
石华玉知识渊博,才华横溢。通英、德、法三国语言,汉语学功底颇深,作诗填词,俱见功力,偶有吟咏,不同凡响。他又爱好书法,擅长摄影,可谓一代儒医。
石华玉对摄影尤其痴迷,他除了使用心脏镜动手术拍摄外,平时旅游或外出从事医疗业务活动,以及跟朋友家庭欢聚,多有留影。来胸外科医治的病人及其探望的儿女,往往也为之摄影合照留念。这些照片既用于学术研究,也是生活记趣。“文革”期间,华玉把每月所发生活费15元储存,托人购买冲印彩色材料花去近l00元,近一年的工资。
他性格外向,颇爱活动。在学生时代,他即喜爱体育运动,尤其是球类,如网球、足球等。只可惜当时中国学校体育设备差,没有让他充分发挥才能的余地。
旅游本是增广知识,调剂生活。石华玉利用外出开会、讲学或被邀施行手术等机会,游览当地风光。
石华玉平时写了不少诗词,以寄趣及表达情意,散失很多。在病中就写了60多首诗词。如年7月1日写的《诉衷情》:
当年苦学不能休,断雁走欧洲。
抛妻别子何事?非欲稻粱谋。
心未遂,鬓已秋。
休道因!世情难言,宁顾此厢,毋管那头。
石华玉少年从师读过四书五经,古文根底深厚,这对他后来写书译书、吟诗填词,带来不少裨益,能使文辞流利通畅,读者也不至于费解。
九
一场浩劫,让正值事业高峰期的石华玉放下了手术刀,“文革”后期虽恢复了工作,但他又罹患了肺癌,再也没有机会重上手术台,为病人挥洒自如地操刀。
年6月初,浙江医科大学贴出批“党内走资派”第一批大字报,批判的对象党内外各有四名。石华玉是其中之一,被扣上“反动学术权威”的罪名。接着“造反派”大肆抄家。
第一次抄家还比较文明,医大及医大附属一院的“造反派”在楼上楼下贴满“打倒石华玉”之类的标语,还要石华玉低头认罪,不许他乱说乱动,而这些“造反派”却任意乱翻他的书柜、书籍和所有的抽屉,搞得零乱不堪,一无所获,然后扬长而去。
年8月30日12时,杭州市牙科联合诊所“造反派”百余人,气势汹汹前来查抄,他们怀疑牙防所所长李培德医师有猎枪藏在石华玉家中。石华玉家前院只有弹丸之地,种了一株葡萄树,也被翻土寻找。他们查抄时,对日用磁器和箱中所存的纪念品如江西瓷杯、玉手镯等,均以破“四旧”名义给予打碎,撕了照片,踩碎唱片,连同字画、衣物、书籍等,均搬出堆在门外烧毁。
年11月底石华玉夫人下乡回杭,回家路经官巷口,见人群拥挤不堪,游行队伍很长,许多人被游街示众,其中有盖叫天、陈礼节、吴法宪以及文联主席等。见医大队伍中有石华玉,身体比前更加消瘦,头上戴着五尺余高的帽子,上写“反动学术权威”、“中统特务”、“反革命分子”等罪名。他还手持铜锣,低头自敲自述“罪状”,随队而行,常被押队的红卫兵大声呵斥,令他跑步追上队伍,或令他停步待候。
石华玉平时用钱手宽,每月薪资均无节余,属于月光族。有一次造反派勒令石华玉交款,他以仅有一点稿费上缴,工宣队以数目太少,关门逼勒。他怕被打,推开人们欲夺门出逃,可他们竟大喊“石华玉打人”,门外的守卫一齐拥入,拳头、皮鞋、竹杠齐来,打得他遍体鳞伤。
第二天家属发现他躺在学习班墙边的乒乓桌下的水泥地上,身盖一条破棉胎,头脸肿得认不出原形,眼睛肿得不能睁开。在我请求下,医生才开给他休息三天的证明单。我俩坐三轮车回家,邻人者了都默默地表示同情,却不敢说一句话。
第二天,家属送他到浙医二院门诊检查伤势,发现颅底骨折,耳膜破裂,但仍不能住院,被带离接受隔离审查,在囚室中备受虐待,神经失常,夜不能寐,烙下失眠后遗症。
到了年,石华玉转到浙医一院接受监督劳动。他被强制从事体力劳动,而且每天医院门口“请罪。起初叫他扫地道,后来则搞打扫门诊场地和厕所。此时,年届花甲。直到年美籍朋友来访后,才让他转为门诊医师。
十年“文革”,石华玉取消外科医生的资格,每月只发十八元生活费。一双外科大夫的回春妙手,被惩罚式地派去打扫厕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仁心仁术被诋毁得一无是处,被亵渎得斯文扫地。那时候每天,他身穿粗布工作服,脚套长统雨靴,满脸倦容,步履蹒跚,其内心有多少隐痛!
十
年,时年已经六十二岁的石华玉教授,咳嗽月余不止,在胸透时发现靠近左侧肺门有一直径四厘米大小的阴影,使用抗菌药物,咳嗽消退,未予以重视,没有进一步明确诊断。
年患心肌梗死住院治疗,住院期间摄胸片,作断层摄片,怀疑肺癌,也没有引起重视。直到年国庆节前,复查胸片,怀疑支气管肺癌,医院就诊,经全面辅助检查以及专家会诊,发现左锁骨上淋巴结已经转移,并在痰中找到癌细胞,确诊为支气管肺癌,于是立即进行手术和术后化疗,但为时已晚,病情逐渐加重。
在最后的岁月里,石华玉是在痛苦中度过。医院出院回到杭州,开始经过一段时间疗养,加强营养,室外走走,也不会感到气促。后来癌细胞扩散,食欲下降,进食减少,逐渐消瘦,卧床休息,亦感气促。
少年求学,发奋学习,自费留学,创建胸外科,未竞事业……回顾自己坎坷的一生,潸然泪下,加上病痛折磨,经常夜不能寐,并吞服大量安眠药物,以求暂时忘却痛苦。多次因服药过量,镇静过深,致使舌根后坠,造成窒息,幸好及时发现,度过险关。
由于他不能正常进食及严重失眠,病情日趋恶化,形瘦骨削,体力骤然下降,精神萎靡不振,呼吸费力。艰苦的日夜守护全都落到了妻子身上,郜医师——这位和他患难与共,相敬如宾的好妻子,兼做医师、护士,艰难地和丈夫一起,度过他最后岁月。
十一
石华玉勤奋好学,艰苦朴素,处世平和,待人以礼,既不打牌,亦不饮酒、吸烟,教育子女严格。
石华玉平时十分节约,从不随意花钱,节省下来的多用于刀口上,如购有科学价值或有教育意义的书籍。对亲友他却慷慨援助。甚至对被打成右派生活困难的一位故友,他敢冒政治风险主动,雪中送炭,送钱上门。
石华玉有两儿一女。他们在父母家风的影响下,亦均能刻苦好学,自强不息,勤俭节约,孝敬长辈。他们继承石华玉未竞事业,均从事医疗工作,在美国、香港等地行医,学有所长,工作有建树。
石华玉短暂的一生,恰逢乱世,虽然发愤图强,仍被时代的大风浪所淹没。想当年,才华横溢,述著创新,妙手回春,名满川浙。到头来,十年文革,揪斗殴打,身心摧残,斯文扫地。
全家福
(后排左一张温和、左二石岳禾、左三石岳杭、左四石岳蓉;前排左一郜爱琴、左二石华玉)
写于温州市瓯海区梧田镇南瓯景园22幢室
年5月29日晚10时完稿
?
赞赏
人赞赏
北京正规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北京比较好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