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下午,南阳市政府新闻办疫情防控第二十三场专题新闻发布会举行,由参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六位基层医务工作者代表,分别讲述自身的抗“疫”故事。
这六位发医院的朱喜增、孙晓林、郑喜胜和市医专一附院的杨明生、赵建兰、朱国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们临危不惧,舍小家为大家,逆风前行,怀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职业精神,昼夜奋战,全力守护着我们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朱喜增
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
医院感染重症监护病房科室主任
1月22日,一例武汉旅居史发热患者以疑似新冠肺炎入院。朱喜增立即组织值班人员采取专业防护,第一时间完成临床资料采集等工作。为了打消大家恐惧,发挥表率作用,他亲自接诊患者并带领患者完善胸部CT检查,经过随后的相关检查,该患者诊断为南阳市首例新冠肺炎(重型)确诊病例。经过14天的中西医综合治疗及精心护理,该患者成为我市首例重症治愈出院患者,极大鼓舞了医患斗志。
1月31日中午,一例新冠肺炎(重症)医院。患者高龄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朱喜增带领科室医生积极救治。2月1日晚,与当班医生反复交代患者的注意事项后,他刚回到宾馆准备休息,又接到当班医生电话,他一边电话指导医生调整救治措施,医院赶。此时唯一能延长患者生命的办法就是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朱喜增带领着当医院第一例危重症患者的气管插管,雾蒙蒙的护目镜使工作困难程度明显升级,最终顺利完成插管上机,患者病情逐步稳定,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暂时放了下来,过程可谓十分惊险。
孙晓林
医院普外科护士长
2月16日,孙晓林到重症病房任护士长,去接替在前线坚守奋战了二十多天的护理姐妹。
当时的监护病房有几位患者是上着呼吸机的,身上插着各种仪器的管子,连着各种的输液泵、肠内营养泵的管子,护理的难度非常大。因为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通气困难,需要做特殊的保护肺常用策略的方法,就是俯卧位通气,让病人有一个特殊的体位趴下,这是一项技术性工作。要上6名护士为患者翻身,还要有2名护士协助放体位垫。1名护士盯着各种仪器参数,和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从准备到做好,一个回合下来,要半小时以上,大家防护服里的衣服,头发都全都溻湿了。
病人大小便失禁,拉的满床都是,还有喷出的痰,这些基础性的护理工作都是和患者和病毒零距离接触的工作。但是没有一个叫苦叫累喊怕的。有的护士该下线了,还要留下来,她们说,我留下来就可以少一个姐妹来接替我。她们就少一份危险。
孙晓林说,能参与到这次新冠肺炎的抗疫工作中,是作为一名护士的荣幸,我们履行了我们的职责,尽了我们的一份力,看到一个个患者痊愈出院,我们内心很满足。
杨明生
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
市医专一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1月21日下午,杨明生在门诊接诊了一个“发热,呼吸困难”的病人,职业的敏感性和高度的责任感,医院,组织专家会诊。患者很快得到确诊。作为首诊医生,杨明生毫不犹豫地带领由两名医生六名护士组成“新冠肺炎救治先锋队”,开始了紧张的隔离区工作和生活。
杨明生在隔离病区工作的15天内,正是新春佳节,每天二十四小时坚守阵地,做好各项工作安排,加强团队管理,每天认真查房,给病人做各种检查,组织专家会诊,研究每个病人的治疗方案,共收治确诊病人十例,其中抢救危重症六例,疑似病例二十例。每天查房时,耐心给病人讲解病情,心理疏导,消除恐惧心理,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团队工作期间,没有出现一个医护人员感染。
杨明生说,新冠状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在疫情期间,每一个医护人员,甚至是每个人,都一定要时时刻刻提高警惕,决不让一个“新冠肺炎”病人漏网,漏网一个病人,后果不堪设想。
郑喜胜
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
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除夕晚上,在唐河、桐柏、医院,郑喜胜为多位重症病人进行会诊。2月8日,医院新冠肺炎指挥部统一部署,郑喜胜作为第二组领队,带领ICU的十余名医护人员接管了感染重症监护病房。由于危重患者很多都是高龄,还合并有多种并发症,再加上治疗时需要戴着朦胧的护目镜,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治疗难度很大。
面对这种情况,郑喜胜对病人进行综合评估,对普通病人加强筛查,排除可能出现加重的危险因素。病房收治的98岁、当时全国年纪最大的新冠肺炎患者,因为合并血管性痴呆,不配合治疗。于是他就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给老人讲故事、陪老人说话、哄老人开心,并加强护理。老人因为高龄,合并心衰、胸腔积液,需要胸腔穿刺引流。但他长年卧床,不能采取正常治疗体位,无法配合手术,最终团队经过充分的术前讨论,在保留自主呼吸、镇痛镇静的状态下,为老人做超声引导下引流手术。术中老人一度出现血压低,心率慢,因为准备充分,经过及时调整方案,手术非常顺利,术后老人顺利清醒,心功能得到改善,病情稳定,最终顺利治愈。
赵建兰
市医专一附院隔离病区护士长
医院隔离病房第一梯队护士长,负责隔离病房初期筹建、管理及患者救治工作。疫情初期,防护物资紧缺,护士们为了节约防护物资,为了上班期间不上厕所,坚持每班8小时工作制,至少10个小时左右不进食水,甚至用上成人尿裤。赵建兰非常感谢她的护理姐妹们,她们没有怨言、没有退缩,共同圆满完成第一梯队救治护理工作。
赵建兰爱人在外地工作,家中有马上面临中考的女儿和不到三岁的儿子,还有身患肺癌的公公。这次疫情突然,爱人还未放假回家,她只能把一切家务交给了婆婆,她非常感谢婆婆的支持。
正月初三是赵建兰生日,爱人和闺女给她送来鲜花和蛋糕,当晚上看到家人发来的